rén
年級字:仁(P3)
詞性:名詞,動詞,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
常用書面語「二人」以「人」性相待。
1. 相互友愛、互助、同情等:仁義、仁愛、仁政、仁人志士、仁義禮智、仁至義盡、一視同仁。
2. 果核內部分或硬殼中可以吃的部分:果仁、杏仁。
3. 姓氏。
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之一:有良知的愛心。人性一種核心的內在道德操守。
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有「四維八德」。
古代齊國管仲的《管子》記載國之「四維」:禮、義、廉、恥。
宋代時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孫中山先生在《三民主義之民族主義》新八德指: 忠孝、仁愛、信義及和平。《韓非子.解老》仁者德之光。
《程顥.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禮義智信皆仁也。
《韓詩外傳》仁道有四:仁者有聖、仁者有智、仁者有德、仁者有謙。
《孟子.離婁上》: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孔子家語》愛近乎仁。
《孟子.離婁下》仁者愛人。
《禮記.樂記》仁以愛之。
《墨子.經上》仁,體愛心。
《荀子.議兵》仁者愛人。
rén cí
rén yì
年級字:仁(P3) 義(P3)
詞性:形容詞
1.亦作“ 仁誼 ”。仁愛和正義;寬惠正直2.方言。謂性情和順善良
tóng rén
年級字:仁(P3)
詞性:名詞
1.猶瞳人。
例:曹禺 《原野》序幕:“她有著失了瞳仁的猜疑,性情急躁;敏銳的耳朵四方八面地諦聽著。”
2.仁,也叫“瞳人”,通俗意思指眼珠。瞳 : 瞳 tóng 〔瞳孔〕虹膜中央的小孔,光線通過瞳孔進入眼內。通稱“瞳子”、“瞳人”、“瞳仁”。懵懵 詳細>>仁 : 仁 rén 一種道德範疇,指人與人相互友愛、互助、同情等:仁義
bùrén
dāng rén
年級字:當(P2) 仁(P3)
詞性:形容詞
1.猶言當之無愧。
2.謂勇為不辭。
3.指勇為不辭的人。
bó rén
年級字:伯(P2) 仁(P3)
詞性:名詞
晉 週顗 的字。
元帝 時為僕射,與 王導 交情很深。永昌 元年, 導 堂兄 江州 刺史 王敦 起兵反, 導 赴闕待罪。顗 在 元帝 前為 導 辯護,帝納其言而 導 不知。及 敦 入朝,問 導 如何處置 顗 , 導 不答, 敦 遂殺 顗 。後 導 知 顗 曾救己,不禁痛哭流涕說:“吾雖不殺 伯仁 , 伯仁 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見《晉書·週顗傳》。後因以“伯仁”代稱亡友。續範亭《吊老友杜仲虙憂國自沉》詩:“ 伯仁非我殺,我竟死伯仁。” 柳亞子《摸魚兒·自題<秣陵悲秋圖>為亡友張秋石女士作》詞:“捫心問,慟哭新亭時候。 伯仁憐我輕負。”
tóng rén
年級字:同(P1) 仁(P3)
詞性:名詞
1.同行仁德者。例:舊題 漢 黃石公 《素書·安禮》:“同仁相憂,同惡相黨。”
2.猶言一視同仁。
例:唐 韓愈 《清邊郡王楊燕奇碑文》:“夫人同仁均養,親族不知異焉。”
3.同人。指同事或同行。
xìng rén
rén bǎo
年級字:仁(P3) 寶(P2)
詞性:名詞
財富500強企業仁寶電腦集團, 是全球第二大筆記本電腦製造商。
rén xīn
年級字:仁(P3) 心(P1)
詞性:形容詞
常用書面語,
常見詞組善心、愛心、良心有良知的愛心。
《孟子.離婁上》: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孔子家語》愛近乎仁。
《孟子.離婁下》仁者愛人。
《禮記.樂記》仁以愛之。
《墨子.經上》仁,體愛心。
《荀子.議兵》仁者愛人。
《孟子·離婁上》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rén
年級字:仁(P3) 愛(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常見詞組關愛對生命愛護、珍惜的德行。
仁: 仁德、仁慈、仁心。
愛: 愛護、愛惜、愛意。
淮南子.脩務》:「堯立孝慈仁愛,使民如子弟。」
《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仁愛士卒,士卒皆爭為死。」
rén hòu
年級字:大(P1) 仁(P3) 大(P1) 義(P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至於劉琮降(曹)操,豫州(劉備)實不知;且又忍乘亂奪同宗之基業,此真大仁大義也。”
年級字:居(P2) 仁(P3) 由(P1) 義(P3)
年級字:沐(P4) 仁(P3) 浴(P3) 義(P3)
年級字:談(P2) 仁(P3) 道(P1) 恕(P5)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指一種品格修養,重視仁愛和寬恕的崇高理想。
談: 談論。
仁: 仁道。
道: 道理。
恕: 恕道。
指一種品格修養,重視仁愛和寬恕的崇高理想。
年級字:色(P1) 仁(P3) 行(P1) 違(P6)
《論語·顏淵》:“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
年級字:仁(P3) 者(P1) 能(P1) 仁(P3)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賣弄你仁者能仁,倚仗你身裏出身。”
年級字:奉(P3) 揚(P2) 仁(P3) 風(P1)
奉揚:頌揚;仁風:施行仁政如同風行。舊時用作頌揚德政。
《晉書·袁宏傳》:“時閒皆集,安欲以卒迫試之,臨別執其手,顧就左右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贈行。’宏應聲答曰:‘輒當奉揚仁風,慰此黎庶。’”
年級字:法(P1) 外(P1) 施(P2) 仁(P3)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當朝的聖人最惱的貪官污吏,也還算法外施仁,止於把他革職,發往軍臺效力。”
年級字:親(P1) 仁(P3) 善(P2) 鄰(P3)
年級字:仁(P3) 心(P1) 仁(P3) 聞(P2)
《孟子·離婁上》:“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年級字:仁(P3) 人(P1) 志(P2) 士(P1)
原指仁愛而有節操,能爲正義犧牲生命的人。現在泛指愛國而爲革命事業出力的人。
《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年級字:仁(P3) 人(P1) 誌(P5) 士(P1)
原指仁愛而有節操,能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現在泛指愛國而為革命事業出力的人。
《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年級字:仁(P3) 義(P3) 之(P2) 師(P1)
師:軍隊。伸張仁愛正義討伐邪惡的軍隊。亦作“仁義之兵”。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吾欲興仁義之師,伐無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義之師,弔民伐罪,四海引領而望,孰不歸心?”
年級字:為(P2) 富(P3) 不(P1) 仁(P3)
為:做,引伸為謀求。剝削者為了發財致富,心狠手毒,沒有一點兒仁慈的心腸。
《孟子·滕文公上》:“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年級字:仁(P3) 人(P1) 義(P3) 士(P1)
明·方孝孺《雲敝贊》:“古之仁人義士,視刀鋸如飲食。”
年級字:藹(P4) 然(P2) 仁(P3) 者(P1)
年級字:積(P3) 德(P4) 累(P3) 仁(P3)
《後漢書·李固傳》:“李氏滅矣·自太公已來,積德累仁,何以遇此?”
年級字:仁(P3) 言(P1) 利(P2) 溥(P0)
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後漢光武二十》:“仁人之言,其利溥如此哉!”
年級字:取(P2) 義(P3) 成(P1) 仁(P3)
語出《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年級字:仁(P3) 言(P1) 利(P2) 博(P4)
博:多,廣。指有仁德的人說一句話,別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處。
《左傳·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齊侯省刑。”
年級字:仁(P3) 義(P3) 君(P2) 子(P1)
《晉書·刑法志》:“戮過其罪,死不可生,縱虐於此,歲以巨計,此乃仁義君子所不忍聞,而況行之於政乎?”
年級字:爲(P2) 仁(P3) 不(P1) 富(P3)
年級字:一(P1) 視(P1) 同(P1) 仁(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原指聖人對百姓一樣看待,同施仁愛。後多表示對人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唐·韓愈《原人》:“是故聖人一視同仁,篤近而舉遠。”
年級字:仁(P3) 同(P1) 一(P1) 視(P1)
《元典章·詔令一·成宗立皇太子詔》:“於戲!慶衍無疆,既正名於國,本仁同一視,尚均福於黎元。”
年級字:爲(P2) 富(P3) 不(P1) 仁(P3)
爲:做,引伸爲謀求。剝削者爲了發財致富,心狠手毒,沒有一點兒仁慈的心腸。
《孟子·滕文公上》:“爲富不仁矣,爲仁不富矣。。”
年級字:殘(P5) 暴(P4) 不(P1) 仁(P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當衆共殛之!”
年級字:仁(P3) 漿(P4) 義(P3) 粟(P0)
《搜神記·楊伯雍》:“公汲水作義於阪頭,行者皆飲之。”《後漢書·黃昏傳》:“於是豐富之家各出義谷,助官稟貸。”
年級字:深(P2) 仁(P3) 厚(P2) 澤(P5)
年級字:麻(P1) 不(P1) 仁(P3)
明·李贄《寄答留都書》:“今但以仁體稱兄,恐合邑士大夫皆以爲我麻痹不仁之人矣。”
年級字:觀(P2) 過(P1) 知(P1) 仁(P3)
《論語·里仁》:“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年級字:麻(P1) 木(P1) 不(P1) 仁(P3)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身體失去知覺或神智喪失人性的感覺。
麻: 借麻杍的細小、小點的義。
木: 木頭、呆若木雞。
不: 不是。
仁: 仁慈、仁愛。
比喻做事不考慮相關對象的感受,缺乏仁愛的關注。
明·薛己《醫案·總論》:「一日皮死麻木不仁,二日肉死針刺不痛。」
年級字:仁(P3) 柔(P3) 寡(P4) 斷(P3)
章炳麟《駁康有爲論革命書》:“其孱弱少用如此,是則仁柔寡斷之主,漢獻、唐昭之儔耳!”
年級字:含(P4) 仁(P3) 懷(P3) 義(P3)
漢·劉向《說苑·辨物》:“故麒麟麕首牛尾,圓頂一角,含仁懷義。”
年級字:仁(P3) 義(P3) 之(P2) 兵(P3)
兵:軍隊。伸張仁愛正義討伐邪惡的軍隊。同“仁義之師”。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丞相興仁義之兵,弔民伐罪,官渡一戰,破袁紹百萬之衆。”
年級字:殺(P4) 身(P1) 成(P1) 仁(P3)
成:成全;仁:仁愛,儒家道德的最高標準。指爲正義而犧牲生命。後泛指爲了維護正義事業而捨棄自己的生命。
《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年級字:成(P1) 仁(P3) 取(P2) 義(P3)
成仁:殺身以成仁德;取義:捨棄生命以取得正義。爲正義而犧牲生命。
《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年級字:履(P6) 仁(P3) 蹈(P3) 義(P3)
年級字:見(P1) 仁(P3) 見(P1) 智(P3)
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周易·繫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年級字:仁(P3) 義(P3) 道(P1) 德(P4)
唐·韓愈《原道》:“後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年級字:止(P1) 戈(P0) 興(P2) 仁(P3)
年級字:當(P2) 仁(P3) 不(P1) 讓(P2)
原指以仁爲任,無所謙讓。後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
年級字:見(P1) 智(P3) 見(P1) 仁(P3)
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周易·繫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年級字:求(P2) 生(P1) 害(P1) 仁(P3)
語出《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年級字:絕(P4) 仁(P3) 棄(P4) 義(P3)
絕、棄:放棄。指放棄世俗倡導的仁義,回覆到人的本性。這是老子無爲而治的思想。
《老子》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德。”
年級字:寬(P2) 仁(P3) 大(P1) 度(P2)
漢·班固《漢書·高帝記》:“寬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年級字:仁(P3) 至(P1) 義(P3) 盡(P3)
至:極,最;盡:全部用出。竭盡仁義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幫助已經做到了最大限度。
年級字:義(P3) 漿(P4) 仁(P3) 粟(P0)
清·馮桂芬《上海果育堂記》:“易纏頭之金,義漿仁粟不匱矣;輟秉燭之晷,讀書治生有餘矣。”
年級字:蹈(P3) 仁(P3) 履(P6) 義(P3)
《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論安老爺這個人蹈仁履義,折矩周規,不得不謂之醇儒。”
年級字:施(P2) 仁(P3) 佈(P2) 德(P4)
指實行仁義,佈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佈德”。
年級字:仁(P3) 民(P1) 愛(P1) 物(P1)
仁:仁愛。對人親善,進而對生物愛護。舊指官吏仁愛賢能。
《孟子·盡心上》:“君子之於物也,愛人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年級字:發(P1) 政(P3) 施(P2) 仁(P3)
詞性:動詞,形容詞
宋·蘇軾《論賞罰及修河事》:“方是時,二聖在位,發政施仁,惟恐不及。”
年級字:志(P2) 士(P1) 仁(P3) 人(P1)
原指仁愛而有節操,能爲正義犧牲生命的人。現在泛指愛國而爲革命事業出力的人。
《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年級字:求(P2) 仁(P3) 得(P1) 仁(P3)
年級字:假(P1) 仁(P3) 假(P1) 意(P1)
這個~,陰險毒辣的僞君子表面上很誠懇,但心裏卻另有一套。
年級字:仁(P3) 人(P1) 君(P2) 子(P1)
仁:仁愛。舊稱好心腸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語諷刺僞君子。
《晉書·刑法志》:“刑之則止,而加之斬戮,戮過其罪,死不可生,縱虐於此,歲以巨計,此乃仁人君子所不忍聞,而況行之政乎?”
年級字:不(P1) 仁(P3) 不(P1) 義(P3)
仁:仁愛;義:道義。不講仁德,不講道義。形容品性卑劣、殘忍。
宋·朱熹《朱子語類·大學三》:“害人與穿窬,因為不仁不義。”
年級字:婦(P2) 人(P1) 之(P2) 仁(P3)
詞性:形容詞
成語仕:仁慈。婦女的軟心腸。舊指處事姑息優柔,不識大體。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年級字:麻(P1) 痺(P0) 不(P1) 仁(P3)
年級字:假(P1) 仁(P3) 假(P1) 義(P3)
《朱子全書·歷代一·唐》:“漢高祖私意分數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義以行其私。”
年級字:香(P1) 港(P3) 樹(P1) 仁(P3) 大(P1) 學(P1)
詞性:名詞
Xiàn zhǔ huì pǔ rén xiǎoxué
年級字:獻(P3) 主(P1) 會(P1) 溥(P0) 仁(P3) 小(P1) 學(P1)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
建設名小學
rén zhě jiàn rén zhì zhě jiàn zhì
年級字:仁(P3) 者(P1) 見(P1) 仁(P3) ,(P1) 智(P3) 者(P1) 見(P1) 智(P3)
仁者見它說是仁,智者見它說是智。比喻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周易·繫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zhì zhě jiàn zhì rén zhě jiàn rén
年級字:智(P3) 者(P1) 見(P1) 智(P3) ,(P1) 仁(P3) 者(P1) 見(P1) 仁(P3)
語出《易·繫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