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ǔ
年級字:五(P1)
詞性:名詞,形容詞,量詞
5【名詞】
數名,四加一。亞拉伯文: 5。
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伍」代。
排行次序: 五年級。
【形容詞】五光十色、五體投地,五官端正。
常用的總稱:五彩、五官、五穀、五金。
五代:中國朝代名,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在中原建立政權的時期。
五帝:中國傳說中的五個帝王,通常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
五毒:指蠍、蛇、蜈蚣、壁虎、蟾蜍。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
五嶽:指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岳恆山和中嶽嵩山,是中國歷史上五大名山。
五臟:指心、肝、脾、肺、腎。
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
姓氏。
Wǔ yé
年級字:五(P1) 爺(P2)
詞性:名詞
五爺,佛教傳說中的財神,是龍王的第五個子,名叫聖衍。民間多有寺廟供奉。
dù wǔ
年級字:杜(P2) 五(P1)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
人名杜子美,
杜少陵,
少陵野老,
杜工牧,
杜陵布衣,
老杜,
杜甫詩聖,
李杜,
大李杜中國唐朝著名大詩人,名字: 杜五。
中國唐朝著名大詩人,被稱為「詩聖」。
他活於(公元712~770)字子美,號少陵,自號少陵野老,也稱為杜陵布衣。祖籍湖北襄陽,出生於河南鞏縣。他曾任左拾遺、工部員外郎,故也稱為「杜工部」。
他在政治上始終不得志,中年後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
他的詩大多反映現實主義,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
他有「詩史」之名,著有《杜工部集》。
杜甫也被稱為「老杜」以別於杜牧「小杜」。
同時,杜甫與李白合稱 「李杜」,也合稱「大李杜」。
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為區別,他們被稱為「小李杜」。
杜甫的祖父杜審言,與蘇味道、李嶠、崔融齊名,時稱「文章四友」。杜甫亦善詩,且宏揚光大,故後人也將他排名第五,稱杜甫為「杜五」。
宋 陸游 《讀杜詩》詩:「城南 杜五 少不羈,意輕造物呼作兒。」
wǔ míng
年級字:五(P1) 明(P1)
詞性:名詞
1.見“ 五明扇 ”。2.梵語意譯。佛教所說的古 印度 五種學問。即: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見《菩薩地持經》卷三。
北周庾信《奉和闡弘二教應詔》詩:“五明教已設,三元法復開。”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印度》:“七歲之後,漸授五明大論:一曰聲明,釋詁訓字、詮目疏別。二曰工巧明,伎術機關,陰陽曆數。三曰醫方明,禁呪閑邪,藥石針艾。四曰因明,考定正邪,研覈真偽。五曰內明,究暢五乘因果妙理。” 章炳麟《建立宗教論》:“縱令勤學五明,豈若專門之善於此,則不能無賴於居士。”
wǔ wèi
年級字:五(P1) 位(P1)
詞性:名詞
1.謂天數五和地數五。前者為奇數,一、三、五、七、九;後者為偶數,二、四、六、八、十。2.指歲、月、日、星、辰
wǔ lóu
èr wǔ
sì wǔ
wǔ tǐ
年級字:五(P1) 體(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1.指四肢及頭。
2.指《春秋》記述史事隱寓褒貶的五種手法。
3.指漢字五種字體。真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
wǔ dài
年級字:五(P1) 代(P2)
詞性:名詞
繼唐之後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相繼統治中原,合稱五代。
wǔ céng
年級字:五(P1) 層(P3)
詞性:量詞
五:量詞。
層:重,級。層疊,層次。五重,五級,五個層次。
wǔ rì
年級字:五(P1) 日(P1)
詞性:名詞
1. 指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2. 謂任職不會長久。即將去職
wǔ wàn
wǔ dǒu
wǔ liù
wèi wǔ
wǔ cǎi
年級字:五(P1) 彩(P1)
詞性:名詞
泛指各種顏色(五彩,即青、黃、赤、白、黑五種顏色)。
wǔ jiǎo
年級字:五(P1) 角(P2)
詞性:名詞
1.五角形,五邊形
2.五毛錢。
例:兩個五角可以換一個一元硬幣。
wǔ xīng
wǔ chǐ
年級字:五(P1) 尺(P1)
詞性:名詞
1.見“ 五尺之童 ”2.俗稱牽引畜牲的繩索。
3.指床
Wǔ mèi
年級字:五(P1) 妹(P2)
詞性:名詞
《五妹》是劉新執導的都市情感劇,由馬伊琍、奚美娟、王新軍等主演。該劇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城市弄堂中一個普通市民家的的五個姐妹,在幾十年的社會變遷中經歷的各自不同的遭遇。該劇於2005年9月10日在北京影視頻道首播。
wǔ zàng
年級字:五(P1) 髒(P4)
詞性:名詞
五髒,即五臟。指心、肝、脾、肺、腎五種器官。
漢荀悅《漢紀·元帝紀》:“五臟病則氣色變於面。” 徐懷中《西線軼事》六:“他從幾十米高的煙囪上跳下來,五臟俱裂。”參見“五藏”。
jìn wǔ
wǔ dūn
年級字:五(P1)
詞性:數詞,量詞
重量單位。一噸大約等於一千kg. 五噸就大約是五千kg.
wǔ léi
年級字:五(P1) 雷(P3)
詞性:名詞
1.即五雷法。
例:明 張居正 《得道長生頌》:“法太乙以命將,按五雷以治兵。” 明 湯顯祖 《牡丹亭·診祟》:“再痴時,請箇五雷打他。”
2.雷。
例:《天地會詩歌選·把守乾坤圈歌》:“忠心義氣為兄弟,姦心必定五雷焚。” 高玉寶《高玉寶》第十章:“ 周長安,你這個忤逆不孝、遭天打五雷劈的東西!”
3.五雷的來歷與中國古代中華民族的物質觀有關。古代中國人民認為世界上 的一切物質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這就是所謂的“五行”。而“五雷轟頂”中的“五”所代表的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因此“五雷”分別是“金雷”、“木雷”、“水雷”、"火雷”和“土雷”。
天打五雷轟的意思就是人乾了很壞的傷天害理的事後,自然會受到懲罰。
Wǔshí
jiǔ wǔ
年級字:九(P1) 五(P1)
1.《易》卦爻位。九,謂陽爻;五,第五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五位。
2. 指帝王
bǎi wǔ
wǔ hào
wǔ nián
wǔ guāng
年級字:五(P1) 光(P1)
詞性:名詞
如果後面加二字成為四字詞語“五光十色”,解作:
五、十:表示多。形容色澤鮮豔;花樣繁多。也比喻事物形形色色。
Chū wǔ
年級字:初(P2) 五(P1)
詞性:名詞
年初五每一個農曆月份的第五天,稱初五。每一個農曆新年的第五天,稱年初五或大年初五。
農曆新年年初五又俗稱破五。
在中國年俗中,過年要把五窮趕走。人們燒鞭炮,到處串門,喜慶氣氛帶旺人氣,趕走牛鬼蛇神,還要拿起掃帚把垃圾清掃出門,祈福的美好願望。
鞭炮是要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去遠遠的,越遠越好。
wǔ bǎi
wǔ qī
年級字:五(P1) 七(P1)
詞性:名詞
人死後三十五天。舊時喪禮,人死後每七日祭祀或唪經,有頭七、三七、五七等。約計數目之詞。
Wǔ lèi
wǔ yuán
wǔ shū
wǔ tiáo
年級字:五(P1) 條(P1)
詞性:名詞,數詞,量詞
1.北齊所頒詔書,為刺史、郡守的守則。2.麻將牌條(索), 餅(筒), 萬,東西南北風,中, 發, 白。五條(五索)乃是條子中的一顆牌。
3.數一數,一共有五個條子/條文
例:被告一共犯了五條罪
Wǔ zhǐ
wǔ jīng
年級字:五(P1) 經(P1)
詞性:名詞
指漢時編製的《易經》、《書經》、《詩經》、《禮記》、《春秋》等五部經典,為儒家用以講學的重要典籍。相傳五經由孔子整理、編組,內容大體都是先秦的文化學術材料。
- 〔易〕是商、周時代的卜筮之書;
- 〔書〕是虞、夏、商、周的重要官方文書和歷史記載;
- 〔詩〕是商、周時代的詩歌集;
- 〔春秋〕是孔子所作的編年史,上起魯隱公,下迄魯哀公十四年。五經之外,上古重要經典;
- 〔樂〕,不過在漢代之前已亡佚。
在政治上便以五經為標準,並以五經為教育和學術的基本教材,並設五經博士,興太學。
wǔ mǐ
年級字:五(P1) 米(P1)
詞性:量詞
國際長度單位(舊稱“公尺”“米突”),一米等於三市尺。五等米於十五市尺。
wǔ guān
年級字:五(P1) 官(P2)
詞性:名詞
泛指的“五官”,指的就是“眉、眼、耳、鼻、嘴”五種人體器官。而泛指的五官在中醫與西醫、字典中說得五官又有不同。此外,五官還是我國古代對於官職的分類和稱謂。
Wǔ míng
wǔ wèi
Wǔyī
年級字:五(P1) 一(P1)
國際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國際示威遊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擁有的節日。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領導的第二國際在巴黎舉行代表大會。會議通過決議,規定1890年5月1日國際勞動者舉行遊行,並決定把5月1日這一天定為國際勞動節。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作出決定,將5月1日確定為勞動節。 1989年後,國務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wǔ gè
年級字:五(P1) 個(P1)
詞性:量詞
常見詞組數量的單位。
「五」亞拉伯文: 5。
「個」數量的單位: 一個人,兩個蘋果。
指有五個單位數量的物品。
wǔ chéng
wǔ wǔ
年級字:五(P1) 五(P1)
詞性:數詞
1.五五,即二十五。
2.以五為行列。
3.以五人為伍,猶如古代軍隊編制。
wǔ sān
Wǔ bù
yuē wǔ
wǔ xiāng
年級字:五(P1) 香(P1)
詞性:名詞
1.木名。即青木香。
2.指茴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等五種調味香料。五香為多年生高大草本。主根粗壯,圓柱形,外表褐色;支根稀疏。具有利尿、促進纖維蛋白溶解、促進消化液分泌、鬆弛氣管平滑肌及抑制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及多種真菌的作用。
3.指都梁、鬱金、丘隆、附子、安息五種香料。陰曆四月八日,釋迦誕辰用以溶水浴佛。
wǔ zhāng
年級字:五(P1) 章(P3)
詞性:名詞
1.指服裝上的五種不同文采。用以區別尊卑。
2.兵卒的五色徽號,用以分別隊伍的行列。
3.指五言詩。
4.指詔書。
wǔ yǎn
年級字:五(P1) 眼(P1)
詞性:名詞
佛教語。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凡夫所見為肉眼,天人禪定所見為天眼,小乘照見真空之理為慧眼,菩薩照見普度眾生的一切法門為法眼,佛陀具種種眼而照見中道實相為佛眼。
wǔ kǒu
wǔ mín
年級字:五(P1) 民(P1)
詞性:名詞
1.指士、農、工、商賈、兵。
2.指褊急之民、狠剛之民、怠惰之民、費資之民、巧諛噁心之民。
wǔ qiān
wǔ tiān
年級字:五(P1) 天(P1)
詞性:量詞
五日24小時為一天的計算單位, 或稱一日。
五天為五次二十四小時, 即一百二十小時。
五: 排第五位的數字。
天: 每24小時為一天或一日。
wǔ huā
Wǔ suì
年級字:五(P1) 歲(P2)
詞性:名詞
五歲是一部由韓國製作的動畫電影,以風格清新而受到許多觀眾的喜愛。
wǔ gēng
dì wǔ
wǔ jiān
wǔ liè
wǔ jiǔ
wǔ yuè
wǔ hú
年級字:五(P1) 湖(P2)
詞性:名詞
1.古代吳越地區湖泊。其說不一:(1) 吳縣,南部的湖澤2.江南五大湖的總稱
sān wǔ
年級字:三(P1) 五(P1)
詞性:形容詞
1.約舉之數。表示數目不多。
2.謂十五天。
3.指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
wǔ fēn
wǔ jīn
年級字:五(P1) 金(P1)
詞性:代詞
指金、銀、銅、鐵、錫等五種金屬。亦是一般各種金屬製品的統稱。
wǔ sè
年級字:五(P1) 色(P1)
詞性:名詞
1.青、赤、白、黑、黃五種顏色。古代以此五者為正色2.泛指各種顏色
年級字:五(P1) 體(P2) 投(P3) 誠(P2)
年級字:十(P1) 風(P1) 五(P1) 雨(P1)
漢·王充《論衡·是應》:“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一風,十日一雨。”
年級字:銘(P6) 感(P3) 五(P1) 內(P1)
年級字:五(P1) 穀(P6) 不(P1) 升(P1)
《穀梁傳·襄公二十四年》:“五穀不升,謂之大侵。”
年級字:五(P1) 積(P3) 六(P1) 受(P2)
年級字:馬(P1) 中(P1) 關(P2) 五(P1)
猶言魯魚亥豕。指書籍在傳寫或刻印過程中的文字錯誤。
年級字:十(P1) 變(P2) 五(P1) 化(P1)
年級字:四(P1) 紛(P2) 五(P1) 落(P2)
年級字:五(P1) 侯(P5) 七(P1) 貴(P3)
年級字:三(P1) 山(P1) 五(P1) 嶽(P0)
五嶽: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清·曹寅《舟中望惠山舉酒調培山》:“三山五嶽渺何許?雲煙汗漫空竛竮。”
年級字:初(P2) 一(P1) 十(P1) 五(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常見,
不終斷天天都一樣的意思。
古時民間以這兩天代表了一個重要的週期,稱為「太陰」和「太陽」,影響潮水漲退,能量都是最強的。由於「初一」及「十五」屬於「奇數」,奇數屬陽,神靈屬陽,所以,古人認為向陽神「做禡 」拜祭,最好選擇「初一」及「十五」了。而神靈在這些日子,接受凡人拜祭,會借太陰力量,幫助凡人。因此,「初一十五」便成為常在一起的詞組。
年級字:書(P1) 讀(P1) 五(P1) 車(P1)
年級字:五(P1) 陵(P2) 豪(P5) 氣(P1)
年級字:五(P1) 脊(P6) 六(P1) 獸(P3)
老舍《四世同堂》:“這些矛盾在他心中亂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獸的不大好過。”
年級字:五(P1) 行(P1) 俱(P6) 下(P1)
年級字:三(P1) 年(P1) 五(P1) 載(P3)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折:“也須知俺這三年五載,看看衰邁,還有甚精金響鈔,暗暗藏埋。”
年級字:三(P1) 綱(P4) 五(P1) 常(P1)
三綱:指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範。
《白虎通·三綱六紀》:“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漢·王充《論衡·問孔》:“五常之道,仁、義、智、信也。”
年級字:三(P1) 五(P1) 成(P1) 群(P6)
明·餘繼登《典故紀聞》卷十二:“三五成群,高談嬉笑。”
年級字:五(P1) 行(P1) 並(P2) 下(P1)
《後漢書·應奉傳》:“奉少聰明,自爲童兒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並下。”
年級字:五(P1) 子(P1) 登(P1) 科(P1)
《宋史·竇儀傳》記載:宋代竇禹鈞的五個兒子儀、儼、侃、偁、僖相繼及第,故稱“五子登科”。
年級字:三(P1) 江(P2) 五(P1) 湖(P2)
①指東南方的三條江與太湖流域一帶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稱。
年級字:五(P1) 方(P1) 雜(P3) 處(P2)
五方:東南西北中,泛指各處;處:住。形容大城市的居民,從什麼地方來的人都有。
年級字:五(P1) 內(P1) 如(P2) 焚(P5)
五內:五臟;俱:都;焚:燒。五臟都象着了火一樣。形容象火燒得一樣。比喻非常焦急。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三十三回:“據弟打聽,非備款百萬,不能了事。似此從何籌畫?前數天不見兄長覆示,五內如焚。”
年級字:五(P1) 內(P1) 俱(P6) 焚(P5)
五內:五臟;俱:都;焚:燒。五臟都像著了火一樣。形容像火燒得一樣。比喻非常焦急。
年級字:三(P1) 差(P2) 五(P1) 錯(P1)
清·曾樸《孽海花》第22回:“要有什麼三差五錯,那事情就難說了!”
年級字:五(P1) 言(P1) 長(P1) 城(P2)
《新唐書·秦系傳》:“長卿自以爲五言長城,系用偏師攻之,雖老益壯。”
年級字:拔(P4) 十(P1) 得(P1) 五(P1)
《三國志·蜀書·龐統傳》:“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數,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
年級字:五(P1) 穀(P6) 豐(P3) 登(P1)
《六韜·龍韜·立將》:“是故風雨時節,五穀豐登,社稷安寧。”
年級字:五(P1) 經(P1) 掃(P1) 地(P1)
五經:借指文人。把文人的臉都丟盡了。舊時也指聖人之道泯滅。
《新唐書·祝欽明傳》:“帝與羣臣宴,欽明自言能《八風舞》,帝許之。欽明體肥醜,據地搖頭睆目,左右顧眄,帝大笑。吏部侍郎盧藏用嘆曰:‘是舉《五經》掃地矣。’”
年級字:四(P1) 山(P1) 五(P1) 嶽(P0)
年級字:五(P1) 顏(P2) 六(P1) 色(P1)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七彩繽紛色彩美麗、花樣繁多,帶有喜慶的感覺。
「七彩」一般指天上彩虹的七種顏色。
「繽紛」燈光閃閃,色彩繁多、燦爛的感覺。
形容色彩美麗、花樣繁多,帶有喜慶的感覺。
也引伸爲各色各樣。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四回:「惟各人所登之雲,五顏六色,其形不一。」
《鏡花緣.第一四回》:「惟各人所登之雲,五顏六色,其形不一。」
年級字:一(P1) 五(P1) 一(P1) 十(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全盤托出、如數家珍、鉅細靡遺支吾其詞、左支右吾、吞吞吐吐、掐頭去尾比喻敘述事情發生的過程,從頭到尾,源源本本,沒有遺漏。也形容詳細查點數目。
五、十:計數單位。
五: 代表十的一半。
十: 代表全部。
形容事件發生的詳細過程。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五回:「這婦人聽了這話,也不回言,卻踅過來,一五一十,都對王婆和西門慶說了。」
年級字:連(P1) 三(P1) 接(P2) 五(P1)
清·顧祿《清嘉錄·放斷鷂》:“晚或系燈於線之腰,連三接五,曰鷂燈。”
年級字:十(P1) 惡(P3) 五(P1) 逆(P6)
年級字:三(P1) 三(P1) 五(P1) 五(P1)
唐·李白《採蓮曲》:“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年級字:五(P1) 色(P1) 絲(P2) 線(P2)
詞性:名詞
古人相信五色或彩色是吉祥的。五色線又稱五彩線,古代也叫五彩長命縷。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裏,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全康。
因此,五色絲線,為漢人流傳的習俗,主要在端午節佩戴五色絲線以闢邪避凶。
年級字:腹(P4) 載(P3) 五(P1) 車(P1)
年級字:五(P1) 味(P2) 俱(P6) 全(P2)
《禮記·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
年級字:五(P1) 冬(P1) 六(P1) 夏(P1)
年級字:五(P1) 鬼(P2) 鬧(P2) 判(P3)
許多小鬼戲弄判官。劇目名。舊時也比喻居上位者被對自己不滿或輕蔑的人所戲弄。
魯迅《小說舊聞鈔·三保太監西洋記》:“惟其中有五鬼鬧判一語,不知所出;以問餘,亦無以應也。”
年級字:三(P1) 環(P2) 五(P1) 扣(P5)
年級字:去(P1) 天(P1) 尺(P1) 五(P1)
年級字:五(P1) 石(P1) 六(P1)
語出《公羊傳·僖公十六年》:“霣石於宋五。是月,六鷁退飛過宋都。曷爲先言霣而後言石?霣石記聞,聞其磌然,視之則石,察之則五……曷爲先言六而後言鷁?六鷁退飛,記見也,視之則六,察之則鷁,徐而察之則退飛。”
年級字:五(P1) 風(P1) 十(P1) 雨(P1)
漢·王充《論衡·是應》:“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一風,十日一雨。”
年級字:五(P1) 日(P1) 京(P1) 兆(P1)
京兆:即京兆尹,古時國都所在地的行政長官。比喻任職時間短或即將去職。
《漢書·張敞傳》:“吾爲是公盡力多矣,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復案事?”
年級字:五(P1) 零(P3) 四(P1) 散(P2)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九回:“衆公子帶領人馬一擁齊上,把各兵殺的五零四散,各自逃生。”
年級字:五(P1) 大(P1) 三(P1) 粗(P2)
樑斌《播火記》:“猛回頭,身後站着一個五大三粗的人,仔細一看是大貴。”
年級字:十(P1) 雨(P1) 五(P1) 風(P1)
前蜀·杜光庭《畫五嶽諸神醮詞》:“上扶邦國,傍祐黎元。調十雨五風以登稼穡,普九州六合以致雍熙。”
年級字:挨(P3) 三(P1) 頂(P2) 五(P1)
明·馮夢龍《平妖傳》:“衆人捱三頂四,簇擁將來,一個個伸出手來,求太醫看脈。”
年級字:三(P1) 智(P3) 五(P1) 猜(P2)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老孃也不消得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個十分。”
年級字:三(P1) 墳(P3) 五(P1) 典(P2)
《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年級字:五(P1) 世(P1) 其(P2) 昌(P1)
世:代;其:時間副詞,交要。五世之後,子孫昌盛。舊時用於祝人新婚。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爲嬀之後,將育於姜,五世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莫之於京。”
年級字:五(P1) 陵(P2) 年(P1) 少(P1)
唐·白居易《瑟琶行》:“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年級字:三(P1) 貞(P5) 五(P1) 烈(P2)
年級字:四(P1) 通(P3) 五(P1) 達(P1)
年級字:三(P1) 五(P1) 成(P1) 羣(P6)
明·餘繼登《典故紀聞》卷十二:“三五成羣,高談嬉笑。”
年級字:五(P1) 蘊(P5) 皆(P3) 空(P1)
五蘊:佛家語,指色、受、想、行、識。衆生由此五者積集而成身,故稱五蘊。五蘊都沒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船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年級字:折(P2) 腰(P3) 五(P1) 斗(P1)
折腰:彎腰。五斗:五斗米。為五斗米而彎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
年級字:五(P1) 馬(P1) 分(P2) 屍(P4)
古代的一種酷刑,用五匹馬分裂人的頭和四肢。比喻硬把完整的東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明·胡文煥《羣音類選·北腔類·王昭君和番》:“無不蓋你虧心漢,今日把你分屍五馬,遠配千年。”
年級字:七(P1) 相(P1) 五(P1) 公(P1)
語出《文選·班固〈西都賦〉》:“冠蓋如雲,七相五公。”呂向注:“七相:謂車千秋、黃霸、王商、王嘉、韋賢、平當、魏相。五公:張湯、蕭望之、馮奉世、史丹、張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將軍,通稱爲公。”
年級字:五(P1) 尺(P1) 之(P2) 僮(P0)
年級字:三(P1) 令(P2) 五(P1) 申(P1)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約束既布,乃設鐵鉞,即三令五申之。”漢·張衡《東京賦》:“三令五申,示戮斬牲。”
年級字:五(P1) 典(P2) 三(P1) 墳(P3)
年級字:一(P1) 身(P1) 五(P1) 心(P1)
漢·焦延壽《易林》卷一:“三人異趨,反覆迷惑。一身五心,亂無所得。”
年級字:三(P1) 皇(P3) 五(P1) 帝(P3)
三皇:伏羲、神農、黃帝;五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原爲傳說中我國遠古的部落酋長。後借指遠古時代。
年級字:四(P1) 分(P2) 五(P1) 落(P2)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二:“驀聞人道,森森地唬得魂離殼。全家眷愛,多應是四分五落。”
年級字:三(P1) 回(P1) 五(P1) 次(P1)
年級字:五(P1) 方(P1) 雜(P3) 厝(P6+)
年級字:五(P1) 內(P1) 俱(P6) 崩(P2)
年級字:五(P1) 音(P1) 六(P1) 律(P5)
五音:指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六律:定樂器的標準。指古代音律。後也泛指音樂。
《尚書·益稷》:“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孟子·離婁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年級字:三(P1) 番(P2) 五(P1) 次(P1)
元·鄭德輝《王粲登樓》第一折:“你將書呈三番兩次調發小生到此,蕭條旅館,個月期程,不蒙放參。”
年級字:五(P1) 星(P1) 紅(P1) 旗(P3)
詞性:名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旗面為紅色,長寬比例為3:2。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四顆小星環拱在一顆大星的右面,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設計者是曾聯松,來自浙江里安。隨著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中取得勝利,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1949年7月發出了徵集國旗圖案的通告,曾聯松設計並提交了他的國旗樣稿。在2992幅(一說為3012幅)應徵國旗圖案中,曾聯松的設計被選入38幅候選草圖。經過多次討論和少量修改,他的設計被選為了新政權的國旗。
年級字:五(P1) 里(P1) 霧(P3) 中(P1)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張楷傳》:“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
年級字:五(P1) 花(P1) 殺(P4) 馬(P1)
年級字:五(P1) 零(P3) 二(P1) 落(P2)
猶言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樣子。特指原來又多又整齊的東西現在零散了。
年級字:五(P1) 大(P1) 訴(P1) 求(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投訴、要求。
「訴」投訴、訴説。
「求」要求、請求。「訴求」是製定某種道德、動機、認同,或是説服受眾應該去做某件事的理由,以求達到所期望的反應。
「五大訴求」是指2019 年香港特區發生社會運動,有反對香港政府的團體在事件中曾多次聚集,破壞地方建設,例如香港立法局大樓和香港警察總部。後期反對團體向政府提出「五大訴求」,其中包括無條件赦免各項破壞行為。因香港特區政府認為訴求內容有抵觸香港基本的社會治安和法制,所以不同意相關訴求。
年級字:五(P1) 花(P1) 大(P1) 綁(P3)
李季《王貴與李香香》第二部二:“順着捆來橫着綁,五花大綁吊在二樑上。”
年級字:五(P1) 體(P2) 投(P3) 地(P1)
兩手、兩膝和頭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
年級字:五(P1) 光(P1) 十(P1) 色(P1)
年級字:五(P1) 色(P1) 相(P1) 宣(P4)
《宋書·謝靈運傳論》:“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
年級字:五(P1) 代(P2) 同(P1) 堂(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1. 五代人共住一起。從最長輩算起,包括自己、子女、孫子及孫女、曾孫及曾孫女、玄孫及玄孫女。或從自己算起,為祖父母、父母、自己、子女、孫子及孫女。
2. 五代同堂果,為茄科茄屬常綠小灌木。別名有乳茄、黃金果、五子拜夀等。它原產于美洲的熱帶地區。乳茄果實呈金黃色,形狀奇特,掛果期長,尤其是入冬落葉後,因其果實不變色、不幹縮,成為一種插花的優質素材。它除觀賞外,還可藥用。
年級字:學(P1) 富(P3) 五(P1) 車(P1)
年級字:五(P1) 色(P1) 繽(P4) 紛(P2)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43回:“連日把書房改做了帳房……鋪設得五色繽紛。”
年級字:五(P1) 黃(P1) 六(P1) 月(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二七回:“只爲五黃六月,無人使喚,父母又年老,所以親身來送。”
年級字:五(P1) 行(P1) 八(P1) 作(P2)
老舍《龍鬚溝》第一幕:“五行八作,就沒你這一行。”
年級字:九(P1) 五(P1) 之(P2) 尊(P3)
年級字:大(P1) 年(P1) 初(P2) 五(P1)
詞性:名詞
年初五、破五、牛日人類傳統文化,中國農曆新年的節日。
中國農曆正月第五天,又稱為大年初五。
中國傳統習俗,春節從初一至十分別定為雞日、犬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人日、穀日、天日、地日,年初五寓意羊的生日。
年級字:五(P1) 侯(P5) 蠟(P4) 燭(P4)
語出唐·韓翃《寒食》詩:“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舊俗寒食節禁火,而宮中傳燭分火於五侯之家,貴寵可見。
年級字:日(P1) 誦(P4) 五(P1) 車(P1)
年級字:五(P1) 穀(P6) 豐(P3) 熟(P2)
年級字:四(P1) 書(P1) 五(P1) 經(P1)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漢·班固《白虎通·五經》:“五經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書集註》。
年級字:五(P1) 男(P1) 二(P1) 女(P1)
有子五人,有女二人。後用以表示子孫繁衍,有福氣。宋時常繪印五男二女圖於紙箋或禮品上以示祝福。
《詩·召南·何彼襛矣序》孔穎達疏引晉皇甫謐雲:“武王五男二女。”
年級字:攢(P0) 三(P1) 集(P3) 五(P1)
冰心《寄小讀者》十一:“憶起昨夜那些小孩子,接過禮物,攢三集五,聚精凝神,一層層打開包裹的光景。”
年級字:目(P1) 迷(P2) 五(P1) 色(P1)
五色:各種顏色。形容顏色既多又雜,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綜複雜,不易分辨清楚。
年級字:咸(P4) 五(P1) 登(P1) 三(P1)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方將增泰山之封,加樑父之事,鳴和鸞,揚樂頌,上鹹五,下登三。”《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引此文,顏師古注:“鹹,皆也,言漢德與五帝皆盛,而登於三王之上也。”
年級字:五(P1) 步(P1) 成(P1) 詩(P3)
清·沈炳震《唐詩金粉·敏悟》:“青上書自薦能詩,雲:‘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內可塞明詔。’明皇試以除夕、上元、竹火籠等詩,應口而出。上稱賞,授以官。”今存《應詔賦得除夜》一首,見《全唐詩》卷一一五。
年級字:五(P1) 湖(P2) 四(P1) 海(P1)
詞性:名詞,形容詞
常見詞組指全國各地,有時也指世界各地。現有時也比喻廣泛的團結。
《周禮·夏官·職方氏》:“其浸五湖。”《論語·顏淵》:“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唐·呂岩《絕句》:“斗笠爲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遊。”
年級字:五(P1) 尺(P1) 豎(P4) 子(P1)
年級字:十(P1) 十(P1) 五(P1) 五(P1)
①指十個一群,五個一組。形容錯亂不齊。②指每十里五里。
年級字:攢(P0) 三(P1) 聚(P3) 五(P1)
宋·鄧椿《畫繼》卷四:“每作竹,必乘醉大呼,然後落筆。不可求,或強求之,心詬罵而走。然有愧宅相者,於攢三聚五太拘拘耳。”
年級字:捱(P1) 三(P1) 頂(P2) 五(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賣油郎獨佔花魁》:“覆帳之後,賓客如市,捱三頂五,不得空閒。”
年級字:四(P1) 分(P2) 五(P1) 裂(P3)
《戰國策·魏策一》:“張儀爲秦連橫說魏王曰:‘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於韓,是韓攻其西;不親於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
年級字:五(P1) 角(P2) 六(P1) 張(P2)
唐·鄭啓《開天傳言記》:“今日是千年一遇,叩頭莫五角六張。”
年級字:博(P4) 覽(P4) 五(P1) 車(P1)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真個是:才過子建,貌賽潘安。胸中博覽五車,腹內廣羅千古。”
年級字:五(P1) 心(P1) 六(P1) 意(P1)
年級字:五(P1) 月(P1) 飛(P1) 霜(P3)
年級字:五(P1) 藏(P2) 六(P1) 府(P2)
指體內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腎。六府:大腸、小腸、胃、膽、膀胱、三焦。亦作“五臟六腑”。
年級字:五(P1) 洲(P3) 四(P1) 海(P1)
年級字:五(P1) 搶(P2) 六(P1) 奪(P3)
年級字:五(P1) 陵(P2) 英(P1) 少(P1)
年級字:夏(P1) 五(P1) 郭(P0) 公(P1)
《春秋》一書中,“夏五”後缺“月”字,“郭公”下未記事。比喻文字脫漏。
《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會鄭伯於曹。無冰。夏五。”《春秋·莊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羈出奔陳。赤歸於曹。郭公。”
年級字:五(P1) 申(P1) 三(P1) 令(P2)
年級字:十(P1) 漿(P4) 五(P1) 饋(P0)
十家賣漿者之中有五家爭先送來。本指賣漿者爭利,後用以比喻爭相設宴款待。
典出《列子·黃帝》:“子列子之齊,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驚焉。’‘惡乎驚?’‘吾食於十漿,而五漿先饋。’”
年級字:五(P1) 短(P2) 身(P1) 材(P2)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二回:“這個好漢,祖貫兩淮人氏,姓王,名英,爲他五短身材,江湖上叫他做矮腳虎。”
年級字:五(P1) 合(P1) 六(P1) 聚(P3)
《史記·春申君列傳》:“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單矣。”
年級字:三(P1) 牲(P3) 五(P1) 鼎(P5)
元·高明《琵琶記·蔡公逼伯喈赴試》:“三牲五鼎供朝夕,須勝似啜菽並飲水。”
年級字:五(P1) 大(P1) 夫(P2)
《史記·秦本紀》:“乃使人謂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請以五羖羊皮贖之。’……繆公大說,授之國政,號早曰‘五羖大夫’。”
年級字:五(P1) 彩(P1) 繽(P4) 紛(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七彩繽紛指顏色繁多,帶有歡樂的氣氛。
「五彩」各種顏色,形容鮮艷吸引。
「繽紛」繁多交錯的色彩、燈光。
指顏色繁多,帶有歡樂的氣氛。
峻青《地下水晶宮》:「牆壁上有着許多霜花似的花紋,在燈光的照耀下,滿牆都放射着五彩繽紛的光芒,就好象是彩虹織成似的。」
年級字:一(P1) 目(P1) 五(P1) 行(P1)
《遼史·楊遵勖傳》:“天下之事,叢於樞府,簿書填委。遵勖一目五行俱下,判決如流。”
年級字:五(P1) 十(P1) 年(P1) 代(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1950年到1959年的一段時間。也有用來形容一種陳設/裝修/音樂的風格。
年級字:五(P1) 虛(P4) 六(P1) 耗(P4)
年級字:五(P1) 尺(P1) 之(P2) 童(P1)
《孟子·滕文公子》:“從許子之道,則市價不貳,國中無僞;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年級字:四(P1) 分(P2) 五(P1) 剖(P4)
年級字:五(P1) 勞(P2) 七(P1) 傷(P2)
年級字:三(P1) 湯(P2) 五(P1) 割(P3)
年級字:十(P1) 光(P1) 五(P1) 色(P1)
年級字:牽(P3) 五(P1) 掛(P2) 四(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於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山’一般。”
年級字:五(P1) 鼎(P5) 萬(P2) 鍾(P4)
年級字:五(P1) 臟(P4) 六(P1) 腑(P0)
五臟:脾、肺、腎、肝、心;六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人體內臟器官的統稱。也比喻事物的內部情況。
《呂氏春秋·達鬱》:“凡人三百六十節、九竅、五臟六腑。”
年級字:五(P1) 花(P1) 八(P1) 門(P1)
詞性:形容詞
文言文字詞變化多端。
原指五行陣和八門陣,這是古代兩種戰術變化很多的陣勢。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
《虞初新志·孫嘉淦<南遊記>》:「伏龍以西,羣峯亂峙,四布羅列,如平沙萬幕,八門五花。」
年級字:連(P1) 三(P1) 跨(P3) 五(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說着,出門下階,嗖的一聲,托地跳上房去,順着那屋脊,邁步如飛,連三跨五,霎時間不見蹤影。”
年級字:五(P1) 月(P1) 披(P2) 裘(P0)
晉·皇甫謐《高士傳》捲上:“五月披裘而負薪,豈取金者哉?”
年級字:三(P1) 朝(P3) 五(P1) 日(P1)
年級字:梧(P0) 鼠(P4) 五(P1) 技(P2)
梧鼠:即“鼯鼠”,爲鼣鼠之誤;五技:據說鼫鼠有五種技能。比喻技能多而不精,於事無益。
年級字:五(P1) 毒(P4) 俱(P6) 全(P2)
五毒:多指蛇、蠍、蜈蚣、壁虎、蟾蜍五種動物。指違法亂紀,各種壞事都做。
年級字:十(P1) 圍(P3) 五(P1) 攻(P3)
兵力超過敵人十倍就可以包圍它,超過五倍就可以攻擊它。
《孫子·謀攻》:“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
年級字:五(P1) 雀(P3) 六(P1) 燕(P2)
《九章算術·方程》:“今有五雀六燕,集稱之衡,雀俱重,燕俱輕, 一雀一燕交而處,衡適平。”
年級字:五(P1) 色(P1) 無(P2) 主(P1)
五色:指人臉上的神采;無主:無法主宰。形容恐懼而神色不定。
《淮南子·精神訓》:“禹在省方,濟於江,黃龍負舟,舟中無人,五色無主。”漢·劉向《新序·雜事》:“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
年級字:拔(P4) 十(P1) 失(P2) 五(P1)
《三國志·蜀書·龐統傳》:“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數,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
年級字:三(P1) 老(P1) 五(P1) 更(P1)
《禮記·文王世子》:“遂設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樂記》:“食三老五更於大學。”
年級字:五(P1) 斗(P1) 折(P2) 腰(P3)
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彎腰行禮。爲微薄的俸祿而對上級卑躬屈膝。
年級字:五(P1) 親(P1) 六(P1) 眷(P6)
年級字:五(P1) 穀(P6) 不(P1) 分(P2)
五穀: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穀。形容脫離生產勞動,缺乏生產知識。
《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
年級字:五(P1) 尺(P1) 童(P1) 子(P1)
五尺:古代尺短,所以以五尺指兒童的身高。泛指兒童。
《戰國策·楚策四》:“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將調飴膠絲,加之乎四仞之上,而下爲螻蟻食也。”
年級字:五(P1) 言(P1) 律(P5) 詩(P3)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七言絕詩格律詩的一種。
五言律詩《唐。王維。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每首詩有八句,被歸納為「近體詩」,盛唐之後流行的格式。字數: 每一句有五個字。
對仗: 每兩句為一聯,依次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或稱結聯),中間兩聯必須對仗,首、尾兩聯則可對可不對。
押韻: 第二、四、六、八句(偶句)一定要押韻。
平仄: 古漢語四聲為「平、上、去、入」,每句有一定的平聲、仄聲相互交替。
「律詩」可分為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簡稱五律、七律。 「律詩」之外也有「絕詩」,「絕詩」的篇幅是「律詩」的一半,每首只有四句,也升為五言與七言兩類,即五言絕詩和七言絕詩,簡稱五絕、七絕。
十句或以上句數稱為「排律」。
年級字:三(P1) 尸(P4) 五(P1) 鬼(P2)
年級字:五(P1) 月(P1) 新(P1) 谷(P2)
年級字:一(P1) 推(P2) 六(P1) 二(P1) 五(P1)
年級字:三(P1) 下(P1) 五(P1) 除(P2) 二(P1)
年級字:一(P1) 退(P2) 六(P1) 二(P1) 五(P1)
歐陽山《三家巷》二七:“陳家的老的、小的,只是個一退六二五,說他們做買賣的人素來不結交官府,推得乾乾淨淨!”
年級字:二(P1) 一(P1) 添(P3) 作(P2) 五(P1)
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訣,是二分之一等於零點五的意思。比喻雙方平分。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二回:“好好兒的‘二一添作五’的家當,如今弄成‘三一三十一’了。”
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
年級字:過(P1) 五(P1) 關(P2) 斬(P2) 六(P1) 將(P3)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關羽的故事。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76回:“這如今萬世之下,那一個不說道過五關斬六將、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年級字:五(P1) 十(P1) 步(P1) 笑(P1) 百(P1) 步(P1)
作戰時後退了五十步的人譏笑後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缺點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一些,卻毫無自知之明地去譏笑別人。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年級字:如(P2) 墮(P5) 五(P1) 里(P1) 霧(P3) 中(P1)
好象掉在一片大霧裏。比喻陷入迷離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年級字:爲(P2) 五(P1) 斗(P1) 米(P1) 折(P2) 腰(P3)
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後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於人。爲了微薄的俸祿而彎腰行禮。比喻沒有骨氣。
《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爲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年級字:伸(P2) 手(P1) 不(P1) 見(P1) 五(P1) 指(P2)
清·頤瑣《黃繡球》第四回:“走入一間小房,黑漆漆的伸手不見五指,腳踏下去,七高八低,都是泥土。”
年級字:五(P1) 子(P1) 者(P1) ,(P1) 有(P1) 荀(P6) 楊(P2)
年級字:不(P1) 為(P2) 五(P1) 斗(P1) 米(P1) 折(P2) 腰(P3)
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後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於人。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年級字:識(P2) 二(P1) 五(P1) 而(P1) 不(P1) 知(P1) 十(P1)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且王之所求者,鬥晉楚也;晉楚不鬥,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年級字:不(P1) 爲(P2) 五(P1) 斗(P1) 米(P1) 折(P2) 腰(P3)
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後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於人。比喻爲人清高,有骨氣,不爲利祿所動。
《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爲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年級字:不(P1) 爲(P2) 五(P1) 鬥(P2) 米(P1) 折(P2) 腰(P3)
比喻爲人清高,有骨氣。語出《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爲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裏小人邪!” 。
nǐ zuò chū yī wǒ zuò shí wǔ
年級字:你(P1) 做(P1) 初(P2) 一(P1) 我(P1) 做(P1) 十(P1) 五(P1)
詞性:形容詞
以牙還牙,
以眼還眼,
你不仁我不義形容一種兩方面的來往關係。
正面 : 互相做對稱的事,公平、各不相欠。
負面 : 互相向對方報復的行為,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你不仁我不義。
據說明代有一對夫妻的性格都很懶,經常為誰做家事而爭吵。後來,兩人達成了協議:初一起由妻子負責,到十五便由丈夫負責。日後便成為「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短句來由之一。
má què suī xiǎo wǔ zàng jù quán
年級字:麻(P1) 雀(P3) 雖(P2) 小(P1) ,(P1) 五(P1) 臟(P4) 俱(P6) 全(P2)
茹志娟《如願》:“你別看我們那個生產小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sì tǐ bù qín wǔ gǔ bù fēn
年級字:四(P1) 體(P2) 不(P1) 勤(P2) ,(P1) 五(P1) 穀(P6) 不(P1) 分(P2)
四體:指人的兩手兩足;五穀: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穀。形容脫離生產勞動,缺乏生產知識。
《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
shí rì yī shuǐ wǔ rì yī shí
年級字:十(P1) 日(P1) 一(P1) 水(P1) ,(P1) 五(P1) 日(P1) 一(P1) 石(P1)
唐·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Fù shì gāo jīng mì wǔ jīn zhì pǐn yǒu xiàn gōng sī
年級字:富(P3) 士(P1) 高(P1) 精(P2) 密(P2) 五(P1) 金(P1) 製(P3) 品(P1) 有(P1) 限(P4) 公(P1) 司(P1)
詞性:名詞
富士高精密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母公司: 香港富士高實業有限公司,從事電聲˴ 電子及收音機等產品生產及加工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