èr
年級字:二(P1)
詞性:數詞
文言文字詞于,
云,
井,
互,
五,
亙,
些,
亞,
亟。貳、兩、2兩畫,表示數字「二」。亞拉伯數字「2」,大寫「貳」。
數值、次數、排列順序:
1. 數值,一加一的和。
2. 單位: 一對、一雙、兩名、兩位、兩隻、兩個、兩條 、⋯⋯
3. 次數:第二次、二手貨。
4. 次序:第二位、第二名、老二、二房東、二等兵。
不同的性質:
1. 不同的行為:三心二意、說一不二、二話不說。
2. 不同的性質: 獨一無二、不二價。
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褭褭十三餘,荳蔻梢頭二月初。」
《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其子有二心,故廢之。」
《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傳.衛大經傳》:「卓然高行,口無二言。」
《左傳.僖公十五年》:「必報德,有死無二。」
《宋史.卷四一八.文天祥傳》:「為人臣者死有餘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wú èr
shí èr
年級字:十(P1) 二(P1)
詞性:數詞
一打數詞: 十二。亞拉伯數字「12」 。
一般十二個單位也稱為「一打」, 是量詞。
一半便是六, 也稱為「半打」。
èr bān
Èr biàn
Èr jiù
yóu èr
èr jiǎo
yuán èr
年級字:元(P1) 二(P1)
詞性:名詞
1.元年二年。
例:漢王充《論衡·恢國》:“ 孝明天崩,今上嗣位,元二之間,嘉德流布,三年零陵生芝草五本,四年甘露降五縣,五年芝復生,六年黃龍現。大小凡八。”
2.古代術數語。謂一元之中,有天地二厄,即陽九與百六。後因以指災年,厄運。
《金石萃編·漢司隸校尉楊孟文頌》:“中遭元二,西夷虐殘,橋樑斷絶。”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丙午丁未》:“按陽九、百六,元二之説,自漢以來即有之。而丙午丁未,為國家厄會,則其説實創自宋人。”
Lǐ èr
年級字:李(P2) 二(P1)
詞性:名詞
吉利可汗,《神探狄仁傑》系列第一部、第二部以及《神斷狄仁傑》中的人物。他是突厥國可汗,是突厥主和派,在國內勢力極大,有三支精銳的虎師部隊效忠於他(手上的虎頭飛鷹紋身象徵的正是這個),支持兩國和平,並以信義為先。但曾因權力之爭遭人暗算,有國難回,隻身逃亡到幽州。在狄仁傑幫助之下通過武周援助復位,與武周立下盟誓:永不言戰!但此舉受到國內好戰貴族的覬覦。後來,他又多次與狄仁傑合作剿滅國內外反叛勢力,維護和平。但是,在《神斷狄仁傑》中,被沙爾汗製作的假海獸戲波黃金大盤中發射的毒箭射死。為兩國和平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qí èr
kuài èr
年級字:塊(P2) 二(P1)
詞性:量詞
塊: 用於銀幣或紙幣,等於“圓”:一塊錢。一圓二角。
èr bó
年級字:二(P1) 伯(P2)
詞性:名詞
1.指週初分別主管東方和西方諸侯的兩位重臣 周公 和召公 2.指齊桓公,晉文公兩位霸主
èr gē
èr shū
èr cì
èr liú
chū èr
年級字:初(P2) 二(P1)
詞性:名詞
中二,
年初二,
大年初二1. 日期/時間: 每一個農曆月份的第二天,稱初二。2. 節日: 每一個農曆新年的第二天,稱年初二或大年初二。
傳統習俗中中在新年的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一家人也會選擇這天一聚,讓不常見的家人,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
3. 教育: 指中學二年級或中二學生,簡稱初二。
èr mù
dì èr
年級字:第(P1) 二(P1)
詞性:數詞
常用順序詞: 第一、第二、第三...。
第一之後的。
èr lì
Èr zì
Cái èr
èr wǔ
Èr shì
Èr bà
èr qī
年級字:二(P1) 七(P1)
詞性:數詞
1.即十四。
例:《周禮·考工記·匠人》:“ 夏后氏世室,堂脩二七,廣四脩一。” 鄭玄注:“ 夏度以步,令堂脩十四步。”《呂氏春秋·審時》:“得時之菽,長莖而短足,其莢二七以為族。” 高誘注:“二七,十四實也。” 南朝陳後主《東飛伯勞歌》:“年時二七猶未笄,轉顧流眄鬟鬢低。”
2.見“ 二七齋 ”:舊時,人死後第十四日請僧道念經打醮,謂“二七齋”。
例:宋 洪邁 《夷堅三志壬·吳蔡棺異》:“及建二七齋,一婢報棺熱如火灸。”
sū èr
Èr qiān
èr qì
zhàng èr
年級字:丈(P2) 二(P1)
詞性:量詞
數量詞。十進制的度量衡往往將量詞前置表示整數量,數詞後置表示分數量。丈二,為一丈二尺。
Èr zé
èr táo
èr liù
Ā èr
年級字:阿(P2) 二(P1)
詞性:名詞
詞語:阿二 拼音:ā ’èr 釋義:民間傳說中傻頭傻腦,自作聰明的人。例一:阿二當郎中——沒人敢請。例二:阿二吹簫——濫竽充數。
èr hǔ
èr yuè
年級字:二(P1) 月(P1)
詞性:名詞
仲春2月,2月是陽曆年中的第二個月,平年有28天,閏年有29天。
Èr suì
èr yé
年級字:二(P1) 爺(P2)
1.舊時對排行第二的男子的敬稱。2.舊時對僕役的稱呼。
èr jié
年級字:二(P1) 節(P1)
詞性:數詞,量詞
兩個章節
例:劉老師生病了。下午的二節課,由陳老師來代為授課。
èr fù
èr bā
年級字:二(P1) 八(P1)
詞性:名詞
1.即十六。十六人。古代歌舞分為兩列,每列八人。2.即十六。農曆每月十六日
èr huáng
èr chuí
èr jiē
年級字:二(P1) 階(P3)
詞性:形容詞,數詞
Èr fáng
年級字:二(P1) 房(P1)
詞性:名詞
1.從前中國容許娶妻妾時,妻是大房,妾是二房。
例:他是二房所生,地位低微。要算大房的兒子欺負他,他都得忍讓著。
2.兩個房間
例:這套房子有二房二廳,適合小家庭使用。
Èr shǒu
bā èr
Èr wàn
jiǔ èr
年級字:九(P1) 二(P1)
詞性:名詞
《易》卦爻位名。九,謂陽爻;二,第二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二位。
èr láng
年級字:二(P1) 郎(P2)
詞性:名詞
1.指排行第二的男子。
2.即二郎神。
3.泛指子侄輩。
èr dòu
èr qiáo
年級字:二(P1) 喬(P2)
詞性:名詞
三國時喬公的兩個女兒,容貌美麗,名叫大喬(嫁孫策)和小喬(嫁周瑜)。
er mèi
èr dài
年級字:二(P1) 代(P2)
詞性:名詞,量詞
1.世系的輩分:下一代。
2.在一個時令內產生兩代的--尤其用於家蠶。
3.[昆蟲]∶一年有兩個世代的,一個無休眠的夏季世代和一個有休眠的冬季世代。
èr máo
èr tiáo
èr nǚ
Èr jiě
年級字:二(P1) 姐(P1)
《二姐》是西風瘦馬編著的隨筆集。西風瘦馬是現代小說家
èr xiàn
年級字:二(P1) 線(P2)
詞性:名詞
原指戰爭中的第二道防線,後用以比喻不負直接領導責任的地位。
《人民日報》1981.3.3:“年邁體衰但尚能工作的老同志,可按中央有關規定,退居二線,擔任顧問。”
bù’èr
年級字:不(P1) 二(P1)
1.沒有兩樣,一致和相同的 。2.專一,不變心 。
Èr jù
年級字:二(P1) 句(P2)
詞性:名詞
【二句】 [出翻譯名義] 句即句逗也。又眾語和合成句。謂如來所說之經。必由文以載其義。由義以成其文。文義相成。是為句也。一文句文即字也。依類象形為字。形聲相稱曰文。謂一切契經。皆以文為身。文成語為句。詮顯其義。必藉於文。是為文句。二義句義即義理。謂一切契經。皆詮義理。然義必依文而得顯。文因義而能成。裁斷其文。必由乎義。是為義句。
Èr jiàn
èr tiān
年級字:二(P1) 天(P1)
1.第二天;日後。
2.恩人。對庇護者的感恩之辭。
3.指正直賢明的官守。
4.謂女子改嫁。
5.指第二個丈夫。
èr jí
年級字:二(P1) 級(P2)
是一個級別,一個層次。
如果是職位,一級主任會比二級主任高級。
如果是考試,火災或地震,八級會比七級難或嚴重。
yī-èr
年級字:一(P1) 二(P1)
1.一兩個;少數 2.一點點,一些。3.少數;一兩個。4.逐一。
èr bǎi
èr kuài
Qiū èr
年級字:秋(P1) 二(P1)
詞性:名詞
《秋二》是連載於瀟湘書院的都市小說,作者是陌裳仺。
èr céng
èr mén
shǔ èr
年級字:數(P2) 二(P1)
詞性:數詞
1.第二。
2.用於:数一数二。不算第一也算第二。形容突出,多含褒義。
èr shěn
chú èr
èr nǎi
年級字:二(P1) 奶(P1)
詞性:代詞
泛指男人除原配夫人外,保持情人關係的女人。或稱“情婦”、“姘婦”。
Èr rén
èr míng
年級字:二(P1) 名(P2)
詞性:名詞,數詞,量詞
1.兩個
例子:我有二名頑皮的兒子
2.兩個字的名字。
例:《禮記·曲禮上》:“二名不偏諱。” 孔穎達疏:“謂兩字作名,不一一諱也。”《漢書·王莽傳上》:“聞中國譏二名,故名囊知牙斯今更名知,慕從聖制。”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六·雜篇下》:“大抵東漢三國,帝王將相皆單名,二名者百中無一。”
Èr bù
年級字:二(P1) 部(P2)
詞性:名詞
1.二部,就漢字索引來說,是為部首之一。就部首名稱及索引,二部歸於部首二劃。
2.多部曲的一種
例:二部曲
Èr zhě
èr shí
èr zhàn
年級字:二(P1) 戰(P4)
詞性:名詞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意誌第三帝國、意大利王國、日本帝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僕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sān èr
èr dì
年級字:二(P1) 弟(P1)
詞性:形容詞,數詞
年級字:二(P1) 缶(P0) 鐘(P2) 惑(P5)
二:疑,不明確;缶、鍾: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與鐘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地》:“以二缶鐘惑,而所適不得矣。”
年級字:二(P1) 三(P1) 其(P2) 德(P4)
年級字:器(P2) 二(P1) 不(P1) 匱(P0)
年級字:有(P1) 一(P1) 無(P2) 二(P1)
明·姚子翼《遍地錦傳奇·勸主》:“似這等才調也算得有一無二的了。”
年級字:矢(P0) 忠(P2) 不(P1) 二(P1)
清·吳應逵《書鍾錫明》:“妾今日歸,爲君守貞,矢死不二,君果有靈,當飲此。”
年級字:一(P1) 石(P1) 二(P1) 鳥(P1)
扔一顆石子打到兩隻鳥。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兩樣好處。
年級字:五(P1) 零(P3) 二(P1) 落(P2)
猶言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樣子。特指原來又多又整齊的東西現在零散了。
年級字:潮(P3) 州(P3) 二(P1) 胡(P1)
年級字:二(P1) 童(P1) 一(P1) 馬(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
年級字:連(P1) 三(P1) 接(P2) 二(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六回:“王夫人不免暗裏落淚,悲女哭弟,又爲寶玉耽憂.如此連三接二,都是不隨意的事,那裏擱得住?”
年級字:劃(P4) 一(P1) 不(P1) 二(P1)
年級字:三(P1) 好(P1) 二(P1) 怯(P4)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相思》:“娘子與馮官人相見之後,至今三好二怯。”
年級字:不(P1) 管(P2) 一(P1) 二(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六回:“你這猴子,不管一二,到處裡闖禍。”
年級字:一(P1) 差(P2) 二(P1) 錯(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7回:“孩子也大了,倘或你父親有個一差二錯,又耽擱住了,或者有個門當戶對的來說親。”
年級字:君(P2) 命(P3) 無(P2) 二(P1)
年級字:一(P1) 清(P1) 二(P1) 白(P1)
茅盾《劫後拾遺》四:“你還不相信我嗎?我在這裏混了這半年,素來一清二白。”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七:“我姓韓的橋是橋,路是路,一清二白的,怕誰來歪我不成。”
年級字:三(P1) 佔(P3) 從(P1) 二(P1)
三個人一同算卦,聽從其中兩個人的意見。比喻聽從多數人的意見。
年級字:百(P1) 二(P1) 山(P1) 河(P1)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馬。”
年級字:一(P1) 模(P2) 二(P1) 樣(P1)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又或有將金銀珠寶首飾來解的,他看得金子有十分成數,便一模二樣,暗地裏打造來換了。”
年級字:二(P1) 惠(P2) 競(P3) 爽(P4)
《左傳·昭公三年》:“二惠競爽猶可,又弱一個焉,姜其危哉。”
年級字:一(P1) 長(P1) 二(P1) 短(P2)
清·李漁《凰求鳳·假病》:“若有一長二短,叫我怎生捨得。”
年級字:一(P1) 清(P1) 二(P1) 楚(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清楚、清清楚楚指表達內容或交待工作責任整齊、易明。
老舍《四世同堂》:「小順兒樣樣事情都要鬧個一清二楚,不然怎麼能當好媽媽的保鏢呢。」
年級字:二(P1) 姓(P3) 之(P2) 好(P1)
《禮記·昏義》:“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濟後世也。故君子重之。”
年級字:一(P1) 分(P2) 為(P2) 二(P1)
哲學用語,指事物作為矛盾的統一體,都包含著相互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積極方面,也看到消極方面。
宋·邵雍《皇極經世緒言》卷七:“太極既分,兩儀立矣。陽上交於陰,陰下交於陽,四象生矣……是故一分爲二,二分爲四。”
年級字:貴(P3) 賤(P5) 無(P2) 二(P1)
年級字:一(P1) 分(P2) 爲(P2) 二(P1)
哲學用語,指事物作爲矛盾的統一體,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積極方面,也看到消極方面。
宋·邵雍《皇極經世緒言》卷七:“太極既分,兩儀立矣。陽上交於陰,陰下交於陽,四象生矣……是故一分爲二,二分爲四。”
年級字:的(P1) 一(P1) 確(P2) 二(P1)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一折:“怕不待的一確二,早招承死罪無辭。”
年級字:連(P1) 二(P1) 趕(P2) 三(P1)
姚雪垠《長夜》三二:“菊生不敢怠慢,連二趕三地穿好衣服,跳下牀來。”
年級字:一(P1) 心(P1) 無(P2) 二(P1)
《舊唐書·張巡傳》:“諸公為國家戮力守城,一心無二,經年乏食,忠義不衰。”
年級字:市(P2) 無(P2) 二(P1) 價(P5)
買賣沒有兩種價錢,買賣公道,不欺騙人。形容社會風氣好。亦作“市不二價”。
《漢書·王莽傳上》:“又奏爲市無二價,官無獄訟。”
年級字:二(P1) 八(P1) 佳(P4) 人(P1)
宋·蘇軾《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詩:“二八佳人細馬馱,十千美酒渭城歌。”
年級字:接(P2) 二(P1) 連(P1) 三(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於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山’一般。”
年級字:並(P2) 無(P2) 二(P1) 致(P3)
年級字:一(P1) 身(P1) 二(P1) 任(P3)
《漢書·王吉傳》:“諸侯骨肉莫親大王,大王於屬則子也,於位則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責加焉。”
年級字:二(P1) 話(P1) 不(P1) 說(P1)
詞性:動詞
老舍《四世同堂》九八:“‘日本鬼子完蛋了,投降了,’方六低聲回答。丁約翰象在教堂裏說‘阿門’那樣,把眼睛閉了一閉。二話不說,回頭就跑。”
年級字:百(P1) 二(P1) 關(P2) 河(P1)
金·元好問《岐陽》詩之二:“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
年級字:十(P1) 二(P1) 時(P1) 辰(P2)
詞性:名詞
時段、時間時間
古時計時的單位。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起算,按次序排列: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三國演義》第五九回:「相談有一個時辰,方回馬而別,各自歸寨。」
年級字:朝(P3) 三(P1) 暮(P5) 二(P1)
年級字:百(P1) 二(P1) 金(P1)
甯調元《壬子感事》詩之三:“五千貂錦張旗鼓,百二金甌資棟樑。”
年級字:說(P1) 一(P1) 不(P1) 二(P1)
清·張春帆《宦海》第四回:“這個時候的邵孝廉,就是個小小的制臺一般,說一是一,說二是二,莊制軍沒有一回駁過他的。”
年級字:事(P1) 無(P2) 二(P1) 成(P1)
《左傳·成公八年》:“禮無加貨,事無二成。”杜預注:“公私不兩成。”
年級字:誓(P4) 死(P3) 不(P1) 二(P1)
誓死:立下志願,至死不變。至死也不變心。形容意志堅定專一。
魯迅《華蓋集·夏三蟲》:“被吃者也無須在被吃之前,先承認自己之理應被吃,心悅誠服,誓死不二。”
年級字:十(P1) 二(P1) 金(P1) 牌(P3)
金牌:宋代敕書及緊急軍命,用金字牌,由內侍省派人速送。比喻緊急的命令。
《宋史·岳飛傳》:“言飛孤軍不可久留,乞令班師,一日奉十二金字牌。”
年級字:獨(P4) 一(P1) 無(P2) 二(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宋·延壽輯《宗鏡錄》卷三十一:“獨一無二,即真解脫。”
年級字:尺(P1) 二(P1) 秀(P2) 才(P1)
舊時用以譏諷寫俗字的書生。“尺二”即指當時“盡”字的俗體“盡”字。
宋·孫奕《履齋示兒編·文說·聲畫押韻貴乎審》:“誠齋先生楊公考校湖南漕試,……先生見卷子上書‘盡’字作‘盡’,必欲擯斥。考官乃上庠人,力爭不可。先生雲:‘明日揭榜,有喧傳以爲場屋取得個尺二秀才,則吾輩將胡顏?’竟黜之。”
年級字:二(P1) 三(P1) 其(P2) 意(P1)
《三國志·袁紹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是時外爲御難,內實乞罪,既不見赦,而屠各二三其心,臨陣叛戾。”
年級字:才(P1) 貫(P1) 二(P1) 酉(P6+)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讀書甚多、學識淵博。
據《太平御覽》卷四引《荊州記》裁:傳說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縣)二山藏書很多。
年級字:不(P1) 二(P1) 毛(P1)
擒:捉拿,捕獲。二毛:指頭髮斑白,引申爲上年紀的人。不捕獲年長的人。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宋襄公曰:‘君子不受傷,不擒二毛。’”
年級字:三(P1) 心(P1) 二(P1) 意(P1)
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爭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年級字:三(P1) 冬(P1) 二(P1) 夏(P1)
年級字:二(P1) 缶(P0) 鍾(P4) 惑(P5)
指對缶和鍾兩種盛器的容量大小分不清楚。比喻是非不明。
年級字:家(P1) 無(P2) 二(P1) 主(P1)
指一家之內,不可以有兩個主人,否則會發生爭吵,不得安靜。
《禮記·坊記》:“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
年級字:三(P1) 平(P1) 二(P1) 滿(P2)
宋·黃庭堅《四休居士詩序》:“粗茶淡飯,飽即休,被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妨,老即休。”
年級字:之(P2) 死(P3) 靡(P0) 二(P1)
《宋史·忠義傳一》:“若敵王所愾,勇往無前,或銜命出疆,或授職守土,或寓官閒居,感激赴義,雖所處不同,論其捐軀徇節,之死靡二,則皆爲忠義之上者也。”
年級字:二(P1) 三(P1) 君(P2) 子(P1)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爲己力,不亦誣乎。”《漢書·楚元王傳》:“故下明詔,試《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銜命,將以輔弱扶微,與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廢遺。”
年級字:言(P1) 無(P2) 二(P1) 價(P5)
《後漢書·逸民傳·韓康》:“常採藥名山,賣於長安市,口不二價,三十餘年。”
年級字:一(P1) 家(P1) 無(P2) 二(P1)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折:“這個女孩兒,也是有緣,我認了做義女,她自到我家來,倒也親熱,一家無二。”
年級字:七(P1) 十(P1) 二(P1) 行(P1)
陶行知《自動學校賀詩》:“有個學校真奇怪,小孩自動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學如在。”
年級字:兩(P1) 面(P1) 二(P1) 舌(P2)
《司馬氏書儀·婚儀下》:“其兩面二舌,構虛造讒,離間骨肉者,逐之。”
年級字:一(P1) 窮(P3) 二(P1) 白(P1)
窮:指物質基礎差;白:指文化和科學落後。比喻基礎差,底子薄。
毛澤東《論十大關係》十:“我曾經說過,我們一爲‘窮’,二爲‘白’。‘窮’就是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白’就是一張白紙,文化水平、科學水平都不高。”
年級字:一(P1) 來(P1) 二(P1) 去(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八回:“一來二去,兩個人就裝糊塗了,倒象真的一樣兒。”
年級字:一(P1) 高(P1) 二(P1) 低(P2)
路遙《人生》上篇第二章:“他決心要在精神上,要在社會的面前,和高明樓他們比個一高二低!”
年級字:二(P1) 心(P1) 兩(P1) 意(P1)
漢·王充《論衡·時》:“夫地之神,用心等也。人民無狀,加罪行罰,非有二心兩意,前後相反也。”
年級字:書(P1) 通(P3) 二(P1) 酉(P6+)
比喻讀書甚多,學識豐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語出《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於此而學,因留之。”
年級字:二(P1) 龍(P2) 戲(P2) 珠(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頭上戴着束髮嵌寶紫金冠,齊眉勒着二龍戲珠金抹額。”
年級字:百(P1) 二(P1) 山(P1) 川(P2)
《全元散曲·新水令》:“隨人願、照百二山川,照百二山川,一點金星瑞雲裏現。”
年級字:十(P1) 二(P1) 金(P1)
本用以形容美女頭上金釵之多,後喻指衆多的妃嬪或姬妾。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年級字:百(P1) 二(P1) 河(P1) 山(P1)
百二:以二敵百。指山河險固,可以二敵百。後指國力強盛,邊防穩固的國家。
《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懸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
年級字:丁(P1) 一(P1) 卯(P6+) 二(P1)
丁:通“釘”,這裏指榫頭;卯:器物上接榫頭的孔眼。丁卯合位,一絲不差。形容確實、牢靠。
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要說個丁一卯二,不許你差三錯四。”
年級字:合(P1) 二(P1) 為(P2) 一(P1)
清·袁枚《新齊諧·佟觭角》:“一人劈面來,急走如飛,勢甚猛,傅不及避,兩胸相撞,竟與己身合二為一。”
年級字:丈(P2) 二(P1) 和(P1) 尚(P2)
《金瓶梅傳奇》第六回:“諸方地保瞧見,恰似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不覺腿關節軟了下來,撲通撲通跪成一片。”
年級字:心(P1) 無(P2) 二(P1) 用(P1)
漢·桓譚《新論·專學》:“使左手畫方,右手畫圓,令一時俱成,雖執規矩之心,回剟劂之手,而不能成者,由心不兩用,則手不併運也。”
年級字:一(P1) 乾(P1) 二(P1) 淨(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比喻用盡了或失去了全部資源。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他是『一毛不拔』,我們是『無毛不拔』,把他拔的一乾二淨,看他如何。」
年級字:二(P1) 分(P2) 明(P1) 月(P1)
古人認爲天下明月共三分,揚州獨佔二分。原用於形容揚州繁華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當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唐·徐凝《憶揚州》詩:“蕭娘臉上難生淚,桃葉眉頭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年級字:寡(P4) 二(P1) 少(P1) 雙(P2)
《漢書·吾丘壽王傳》:“子在朕前之時,知略輻湊,以爲天下少雙,海內寡二。”
年級字:尺(P1) 二(P1) 冤(P5) 家(P1)
宋·陶穀《清異錄·文用》:“少師楊凝式書畫獨步,一時求畫者紙軸堆疊若垣壁。少師範見則浩嘆曰:‘無奈許多債主,真尺二冤家也。’”
年級字:感(P3) 戴(P3) 二(P1) 天(P1)
年級字:金(P1) 十(P1) 二(P1)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年級字:數(P2) 一(P1) 數(P2) 二(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九回:“這門親原是老親,且又和我們是同在戶部掛名行商,也是數一數二的大門戶。”
年級字:曾(P2) 無(P2) 與(P2) 二(P1)
晉·劉琨《勸進表》:“億兆攸歸,曾無與二。”《晉書·解系孫旂等傳論》:“於是武皇之胤,惟有建興,衆望攸歸,曾無與二。”
年級字:食(P1) 不(P1) 二(P1) 味(P2)
《左傳·哀公元年》:“昔闔廬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壇,器不彤鏤,宮室不觀,舟車不飾,衣服財用,擇不取費。”《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年級字:二(P1) 心(P1) 三(P1) 意(P1)
想這樣又想那樣。形容意念不專,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六回:“唸佛是一樁正事,豈有二心三意?”
年級字:狐(P3) 不(P1) 二(P1) 雄(P1)
《淮南子·說林訓》:“日月不並出,狐不二雄,神友不匹,錳庫不羣,鷙鳥不雙。”
年級字:略(P3) 知(P1) 一(P1) 二(P1)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二回:“花子道:‘武藝也略知一二。’”
年級字:別(P1) 無(P2) 二(P1) 致(P3)
郭沫若《海濤集·徐家埠》:“江西境內的風物,太平淡無奇了,這兒和長江沿岸所見到的別無二致。”
年級字:大(P1) 年(P1) 初(P2) 二(P1)
詞性:名詞
年初二、犬日人類傳統文化,中國農曆新年的節日。
中國農曆正月第二天,又稱為大年初二。中國傳統習俗,春節從初一至八分別定為雞日、犬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人日、穀日,年初二寓意犬的生日。
傳統習俗中中在新年的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一家人也會選擇這天一聚,讓不常見的家人,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
年級字:七(P1) 十(P1) 二(P1) 變(P2)
1.孫悟空有七十二變的本領,能夠搖身就變,變成各種不同的人或物 。2.變化多端的策略、手法和方法 。
年級字:有(P1) 死(P3) 無(P2) 二(P1)
年級字:言(P1) 不(P1) 二(P1) 價(P5)
艾蕪《人生哲學的一課》:“貨在商人店裏,貴得如同寶貝,真是言不二價的。”
年級字:法(P1) 無(P2) 二(P1) 門(P1)
指法律統一,前後一致,不能隨意變通。同“法出一門”。
《金史·高德基傳》:“有犯罪當死者,宰相欲從末減。德基曰:‘法無二門,失出猶失入也。’不從。”
年級字:頭(P1) 一(P1) 無(P2) 二(P1)
年級字:九(P1) 牛(P1) 二(P1) 虎(P1)
詞性:形容詞
不容易非常不容易。‘九牛’指一次能拉九隻牛的力氣。‘二虎’指春秋魯國的大力士卞莊子刺二虎的故事。典出《戰國策.秦策二》。九牛二虎之力比喻極大的力量,十分費事。
年級字:不(P1) 二(P1) 法(P1) 門(P1)
不二:指不是兩極端;法門:佧行入道的門徑。原爲佛家語,意爲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後比喻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維摩詰經·入不二法門品》:“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爲入不二法門。”
年級字:二(P1) 氧(P0) 化(P1) 碳(P0)
詞性:名詞
一種無色、無味、無嗅的非可燃性氣體。是空氣成分的一種,密度為空氣的一點五倍。動物呼吸時,呼出二氧化碳;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可用來製造純鹼、乾冰、汽水等,又可作為滅火之用。
年級字:十(P1) 二(P1) 地(P1) 支(P1)
詞性:名詞
天干傳統用作表示次序的符號。與天干相配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也用來記時。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年級字:十(P1) 二(P1) 萬(P2) 分(P2)
年級字:十(P1) 二(P1) 生(P1) 肖(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中國傳統文化。十二生肖, 十二地支。
十二種中華文化的動物按十二元地支次序排列: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古代天文曆法】
12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年級字:足(P1) 尺(P1) 加(P1) 二(P1)
高陽《慈禧前傳》十:“在恭王自己接見的賀客中,有人說要請大格格出來,以公主的身份,接受叩賀;只這原是足尺加二的趨奉,但正如俗話所說的,‘馬屁拍在馬腳上’,惹得恭王大爲不悅。”
年級字:一(P1) 二(P1)
分別加在某些雙音節形容詞的兩個詞素的前面,表示強調。 如:一清二白
年級字:一(P1) 般(P2) 無(P2) 二(P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五回:“縱是一根藤上結的,也有個大小不同,偏正不一,卻怎麼一般無二?”
年級字:丁(P1) 一(P1) 確(P2) 二(P1)
《朱子語類·易三》:“修辭便立誠,如今人持擇言語,丁一確二,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便是立誠。”
年級字:二(P1) 滿(P2) 三(P1) 平(P1)
宋·陳亮《三部樂·七月送丘宗卿使虜》詞:“小屈穹廬,膽二滿三平,共勞均佚。”
年級字:一(P1) 狠(P3) 二(P1) 狠(P3)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六回:“你既要幹這營生,不如一狠二狠,把奴才結果了。”
年級字:二(P1) 豎(P4) 爲(P2) 虐(P4)
《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爲之。未至,公夢疾爲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年級字:口(P1) 不(P1) 二(P1) 價(P5)
《後漢書·逸民傳·韓康》:“常採藥名山,賣於長安市,口不二價,三十餘年。”
年級字:聞(P2) 一(P1) 知(P1) 二(P1)
《論語·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年級字:國(P1) 無(P2) 二(P1) 君(P2)
《禮記·喪服四制》:“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國無二君,家無二尊。”
年級字:一(P1) 差(P2) 二(P1) 誤(P5)
《京本通俗小說·快嘴李翠蓮記》:“罷,罷,我兩口也老了,管你不得,只怕有些一差二誤,被人恥笑。”
年級字:天(P1) 無(P2) 二(P1) 日(P1)
日:太陽,比喻君王。天上沒有兩個太陽。舊喻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君。比喻凡事應統於一,不能兩大並存。
《禮記·曾子問》:“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
年級字:一(P1) 心(P1) 二(P1) 用(P1)
年級字:合(P1) 二(P1) 爲(P2) 一(P1)
清·袁枚《新齊諧·佟觭角》:“一人劈面來,急走如飛,勢甚猛,傅不及避,兩胸相撞,竟與己身合二爲一。”
年級字:毫(P4) 無(P2) 二(P1) 致(P3)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九回:“佘道臺見了這副神氣,更覺得同花小紅一式一樣,毫無二致。”
年級字:一(P1) 雷(P3) 二(P1) 閃(P2)
年級字:連(P1) 二(P1) 並(P2) 三(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只見兩邊鋪面排山也似價開着,大小客店也是連二並三。”
年級字:功(P1) 一(P1) 美(P1) 二(P1)
年級字:市(P2) 不(P1) 二(P1) 價(P5)
指買賣公道,不相欺詐。形容社會風氣好。同“市無二價”。
《三國志·魏志·王烈傳》“卒於海表”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烈居之歷年,未嘗有患。使遼東強不凌弱,衆不暴寡,商賈之人,市不二價。”
年級字:五(P1) 男(P1) 二(P1) 女(P1)
有子五人,有女二人。後用以表示子孫繁衍,有福氣。宋時常繪印五男二女圖於紙箋或禮品上以示祝福。
《詩·召南·何彼襛矣序》孔穎達疏引晉皇甫謐雲:“武王五男二女。”
年級字:二(P1) 一(P1) 添(P3) 作(P2) 五(P1)
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訣,是二分之一等於零點五的意思。比喻雙方平分。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二回:“好好兒的‘二一添作五’的家當,如今弄成‘三一三十一’了。”
年級字:一(P1) 推(P2) 六(P1) 二(P1) 五(P1)
年級字:二(P1) 桃(P2) 殺(P4) 三(P1) 士(P1)
詞性:形容詞
成語借刀殺人的計謀。
二桃 : 兩個可以吃的香桃。
殺 : 殺害。
三士 : 三位士大夫。
指將兩個香桃賜給三個壯士,三位壯士因此相爭而互相殘殺。
比喻借刀殺人。
《宴子春秋·諫下二十四》
三國蜀.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年級字:三(P1) 下(P1) 五(P1) 除(P2) 二(P1)
年級字:二(P1) 叔(P2) 公(P1) 割(P3) 禾(P1)
年級字:一(P1) 身(P1) 而(P1) 二(P1) 任(P3)
《漢書·王吉傳》:“諸侯骨肉莫親大王,大王於屬則子也,於位則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責加焉。”
年級字:一(P1) 退(P2) 六(P1) 二(P1) 五(P1)
歐陽山《三家巷》二七:“陳家的老的、小的,只是個一退六二五,說他們做買賣的人素來不結交官府,推得乾乾淨淨!”
年級字:一(P1) 百(P1) 二(P1) 十(P1) 行(P1)
《宣和遺事》前集:“[微宗等]無日歌歡作樂,遂於宮中內列為市肆,令其宮女賣茶賣酒及一百二十行經紀買賣皆全。”
年級字:一(P1) 客(P2) 不(P1) 煩(P4) 二(P1) 主(P1)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堂遠禪師》:“一鶴不棲雙木,一客不煩兩家。”
年級字:二(P1) 者(P1) 不(P1) 可(P1) 得(P1) 兼(P3)
《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年級字:一(P1) 而(P1) 二(P1) 二(P1) 而(P1) 一(P1)
明·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九回:“天子神仙,一而二,二而一,豈有三茅祖師之印,陛下用不得之理?”
年級字:一(P1) 是(P1) 一(P1) 二(P1) 是(P1) 二(P1)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80回:“遂把那楊騰蛟怎樣寫親供,劉二怎樣勒掯,小人等不依他,又恐怕被他連累,一是一,二是二的都說了。”
年級字:一(P1) 則(P3) 一(P1) 二(P1) 則(P3) 二(P1)
形容說話老老實實,毫不含糊。同“一是一,二是二”。
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則要你一則一,二則二。”
年級字:九(P1) 牛(P1) 二(P1) 虎(P1) 之(P2) 力(P1)
元·鄭德輝《三戰呂布》楔子:“兄弟,你不知他靴尖點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年級字:一(P1) 不(P1) 做(P1) 二(P1) 不(P1) 休(P1)
詞性:形容詞
常用俗語,
成語一不做,
二不休切底完成事情。
一不做: 一向不做的事。
二不休: 如果開始了的工作,便不會中途罷休。
一向不做的事,如果一開始了,便不會中段停頓,會把相關的事情切底完成。
原意是要麼不做,做了就索興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開頭,就索興做到底。
唐·趙元一《奉天錄》卷四:「光晟臨死言曰:『傳語後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年級字:一(P1) 而(P1) 二(P1) 二(P1) 而(P1) 三(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八回:“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覆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時此際,欲爲何等蠢物,杳無所知,逃大造,出塵網,便可解釋這段悲傷。”
年級字:一(P1) 山(P1) 不(P1) 藏(P2) 二(P1) 虎(P1)
歐陽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點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這是他太狂妄。”
年級字:識(P2) 二(P1) 五(P1) 而(P1) 不(P1) 知(P1) 十(P1)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且王之所求者,鬥晉楚也;晉楚不鬥,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年級字:不(P1) 管(P2) 三(P1) 七(P1) 二(P1) 十(P1) 一(P1)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二:“若三日沒有銀時,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頓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年級字:小(P1) 二(P1) 文(P1) 章(P3) 中(P1)
每年 12 月 10 日, 北歐的瑞典都會舉行一個盛大的頒獎禮讓全球的人注目。這個頒獎禮 頒發的是諾貝爾獎, 設立這個獎項的, 就是諾貝爾。
諾貝爾是瑞典人。他的父親熱愛科學, 在家裏設置了一個小實驗室。諾貝爾深受父親的 影響, 從小喜歡鑽進實驗室, 研究各種各樣的東西。
那時的工人為了修築鐵路, 用鐵鎚子把山上的石頭一下一下地打碎, 這樣子既費力又花 時間。諾貝爾的父親於是嘗試研究炸藥, 希望能夠迅速地把大山炸開諾貝爾對這種神奇的東 西着了迷, 他經常向父親提出各種古怪的問題, 而父親總是耐心地給他講解。
諾貝爾十七歲的時候, 父親決定讓他去外國見識見識, 他對諾貝爾說: 「你要去認識各 國的新技術。你要好好學習啊! 」 他先後到了德國、 法國和意大利,又去了英國參加世界博 覽會, 最後還到了美國的工廠當學徒工。在這段時間裏, 他學習了許多新的科學技術, 又拜 訪了不少著名的科學家, 大大地開闊了眼界。
諾貝爾回國後, 繼承了父親的事業, 成功研製出炸藥, 成為舉世聞名的「炸藥大王」 。 可是, 他卻感到自己的發明為世界帶來破壞。他臨死前, 決定把全部財產捐出來, 設立諾貝 爾獎, 表揚和鼓勵一些對世界有重大貢獻的人。
选自 最新版《90 日中文精讀練習》2 下 P46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1 年初版
年級字:一(P1) 不(P1) 做(P1) ,(P1) 二(P1) 不(P1) 休(P1)
詞性:形容詞
常用俗語,
成語一不做二不休切底完成事情。
一不做: 一向不做的事。
二不休: 如果開始了的工作,便不會中途罷休。
一向不做的事,如果一開始了,便不會中段停頓,會把相關的事情切底完成。
原意是要麼不做,做了就索興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開頭,就索興做到底。
唐·趙元一《奉天錄》卷四:「光晟臨死言曰:『傳語後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jiàn qí yī wèi jiàn qí èr
年級字:見(P1) 其(P2) 一(P1) 未(P1) 見(P1) 其(P2) 二(P1)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還有另一方面。形容對事物的瞭解不全面。
《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年級字:知(P1) 其(P2) 一(P1) 不(P1) 知(P1) 其(P2) 二(P1)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還有另一方面。形容對事物的瞭解不全面。
《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èr hǔ xiāng dòu bì yǒu yī shāng
年級字:二(P1) 虎(P1) 相(P1) 鬥(P2) ,(P1) 必(P2) 有(P1) 一(P1) 傷(P2)
兩隻兇惡的老虎爭鬥起來,其中必有一只受傷。比喻敵對雙方實力都很強,激烈鬥爭的結果,必有一方吃虧。
明·煙霞散人《斬鬼傳》第四回:“這叫做二虎相鬥,必有一傷,待他傷了一個,便容易了。”
yī fó chū shì èr fó shēng tiān
年級字:一(P1) 佛(P3) 出(P1) 世(P1) ,(P1) 二(P1) 佛(P3) 生(P1) 天(P1)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三:“閤家見防禦說得傷心,一齊號哭起來。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連崔生也不知陪下了多少眼淚。”
zhǐ zhī qí shān bù zhī qí èr
年級字:只(P1) 知(P1) 其(P2) 一(P1) ,(P1) 不(P1) 知(P1) 其(P2) 二(P1)
《莊子·天地》:“識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內,而不治其外。”
èr rén tóng xīn qí lì duàn jīn
年級字:二(P1) 人(P1) 同(P1) 心(P1) ,(P1) 其(P2) 利(P2) 斷(P3) 金(P1)
《周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shuō yī shì yī shuō èr shì èr
年級字:說(P1) 一(P1) 是(P1) 一(P1) ,(P1) 說(P1) 二(P1) 是(P1) 二(P1)
清·張春帆《宦海》第四回:“這個時候的邵孝廉,就是個小小的制臺一般,說一是一,說二是二,莊制軍沒有一回駁過他的。”
yī fó chū shì èr fó niè pán
年級字:一(P1) 佛(P3) 出(P1) 世(P1) ,(P1) 二(P1) 佛(P3) 涅(P0) 槃(P0)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zhǐ zhī qí yī wèi zhī qí èr
年級字:只(P1) 知(P1) 其(P2) 一(P1) ,(P1) 未(P1) 知(P1) 其(P2) 二(P1)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五:“哈哈,你是隻知其一,未知其二。你說,咱們先買地,後蓋房呢,還是先蓋了房子後買地?”
yī fó chū shì èr fó shēng tiān
年級字:一(P1) 佛(P3) 出(P1) 世(P1) ,(P1) 二(P1) 佛(P3) 昇(P3) 天(P1)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八卷:“[李清]直等到一佛出世,二佛昇天,方纔有個青衣童子開門出來。”
yī rén jì duǎn, èr rén jì zhǎng
年級字:一(P1) 人(P1) 計(P2) 短(P2) ,(P1) 二(P1) 人(P1) 計(P2) 長(P1)
一人不敵二人計、一人不敵眾人智、一人不敵二人智【核心意思】團結、競爭力
指兩個人合作思量的效果比一個人會更好、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