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àn liàn
年級字:幹(P2) 練(P2)
詞性:形容詞
才幹,
熟練,
精幹,
精悍,
精明,
老到,
老成,
老練,
能幹精明,有才幹和經驗
我目睹中國女子的辦事,是始於去年的,雖然是少數,但看那幹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曾經屢次為之感嘆。 --《紀念劉和珍君》
gān rǎo
dǐ gàn
gànbù
年級字:幹(P2) 部(P2)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幹員、部長、骨幹人物團體中擔任一定的領導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員。
「幹」幹事、能幹、幹員、骨幹人物、主幹、樹幹。
「部」部下、部落、部隊、部長。
kǔ gàn
gān fàn
Guān gàn
gān zào
gàn má
年級字:幹(P2) 嗎(P1)
詞性:副詞
1.為什麼。
2.幹什麼。
3.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所做的事有疑問時所問的問題,是個疑問句。
qū gàn
年級字:軀(P4) 幹(P2)
詞性:名詞
泛指身體,人體雕像的身軀,尤指無頭無頸無四肢的人體雕像身軀。
wèi gān
gān jìng
年級字:乾(P1) 净(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1.沒有塵土、雜質等:孩子們都穿得乾乾淨淨的。
2.形容說話、動作不拖泥帶水:筆下乾净。
3.比喻一點兒不剩:打掃乾净。
gān jìng
tiáo gàn
年級字:條(P1) 幹(P2)
詞性:量詞
條: 量詞。
幹: 事物的主體或重要部分。樹幹,軀幹。
gān gē
年級字:幹(P2) 戈(P0)
詞性:名詞
交戰,
兵戈,
戰爭,
打仗玉帛幹與戈,古代常用兵器。比喻戰爭
例:能執干戈以衛社稷。 --《禮記.檀弓》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化干戈為玉帛。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 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néng gàn
gān cuì
shì qián
bǐng gān
年級字:餅(P2) 乾(P1)
詞性:名詞
以麵粉為主要材料,做成片狀烘焙而成的食品。
【例】我們帶了餅乾、三明治和水果去野餐。
shù gàn
jīng gàn
Kǒu gān
年級字:口(P1) 幹(P2)
詞性:名詞
口乾是臨床較常見的症狀之一,是多因素引起的症狀,其中以中老年女性較為常見。本病可發生於多種疾病當中,如乾燥綜合徵、糖尿病、惡性貧血、哮喘、口腔疾病、念珠菌感染、癌症的放化療以及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等,臨床治療比較棘手。
gǔ gàn
年級字:骨(P2) 幹(P2)
詞性:名詞
主幹群眾1. 某事物的主要部分、主要支柱或最實質性的成分或部分
服裝商已被描繪成為中產階級的骨幹2. 核心,中心,精髓部分
gàn xiàn
年級字:幹(P2) 線(P2)
詞性:名詞,形容詞
主線支線1.交通線、電線、輸送管等的主要線路。
2.江河或溪流的主河道。
3.城市或城鎮的主要街道。
gān hāi
gàn mɑ
gān hàn
gàn yù
年級字:榦(P0) 預(P2)
詞性:動詞
幹與,
干擾,
干涉,
過問協助,
幫助1. 過問或參與[其事]2. 關涉;關係
3. 好管閒事,過問與他毫無關係的事情
ān gàn
gàn gàn
gǎn gàn
gàn huó
qián kūn
年級字:乾(P1) 坤(P6)
詞性:名詞,代詞
常見詞組代表大自然存在的景象、物象。
易經上的兩個卦名,它們是一對詞組代表同一類別,但又具是相對的形式或品質。例如: 天地、陰陽、日月、男女、夫婦等。
唐.杜甫〈登岳陽樓〉詩:「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宋.陸游〈落魄〉詩:「閑愁擲向乾坤外,永日移來歌吹中。」
gàn jǐng
gān bā
gàn shén
gān diē
年級字:幹(P2) 爹(P0)
詞性:名詞
1.義父的俗稱。
2.非本生之父而拜認為父之名者,叫做乾爹。
gān xiū
gàn gé
年級字:幹(P2) 革(P2)
詞性:名詞
幹,盾;革,甲胄之類。泛指兵器武備。
《史記·太史公自序》:“ 始皇 既立,並兼六國,銷鋒鑄鐻,維偃幹革,尊號稱帝,矜武任力; 二世 受運, 子嬰 降虜。”
gān huò
年級字:乾(P1) 貨(P2)
詞性:名詞
常用口語濕貨常用口語。一般零售市場分「濕貨區」和「乾貨區」,「濕貨區」是指銷售「濕貨」,其中包括的貨品外在帶有水份,例如;魚類、疏菜類和鮮花類。
「乾貨區」是指銷售「乾貨」,其中的貨物已經有外包裝,屬乾性,例如:紙包、罐裝或膠裝食品、文具、家庭用品、衣著鞋物等。
kū gān
zhī gàn
年級字:枝(P1) 幹(P2)
詞性:名詞
樹枝和樹幹;喻大宗與旁支;謂枝附於幹,喻關係密切;支幹,天干地支。
gān bēi
年級字:幹(P2) 杯(P1)
詞性:動詞
喝完杯中的酒(用於勸酒或慶賀的場合)
為我們的好運氣乾杯吧用作祝酒時用語
老李,乾杯!
qiáng gàn
gàn jìn
hán gàn
年級字:韓(P1) 幹(P2)
詞性:名詞
韓幹(約706年-783年),中國唐代畫家,以畫馬著稱,藍田(今陝西藍田)人。
gàn xiào
年級字:幹(P2) 校(P1)
詞性:名詞
幹部學校。也特指文革中按照五.七指示精神建立起來的、接收幹部和知識分子勞動改造的農場,亦稱五.七幹校
關了三年牛棚,住了七年幹校。 --《結婚現場會》
gān chái
年級字:幹(P2) 柴(P2)
詞性:名詞
用作燃料的乾燥的樹枝和木塊
能找到足夠的乾柴來點燃營火
xiāng gān
ài gàn
gān cǎo
年級字:幹(P2) 草(P1)
詞性:名詞
青草曬乾(或風乾)水分的枯草;準備收入乾草棚的草;特指割下並曬乾作飼料用的各種草本植物,有時包括草籽和其他飼料(如豆科植物)
guǎn gàn
年級字:管(P2) 幹(P2)
詞性:名詞
1.猶管勾。管理;辦理2.指辦理具體事務的官員或差人
gān biě
年級字:幹(P2)
詞性:形容詞
乾瘦,
枯槁,
枯瘠豐潤,
豐滿,
發脹,
飽滿乾枯收縮;不豐滿
隨著歲月的流逝,他的臉變得愈來愈憔悴乾癟了形容文辭等內容貧乏而枯燥
上海人叫小癟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們的黨八股,乾癟得很,樣子十分難看。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
在辭章拙劣的中間,人們所讀到的永遠只是乾癟的詞彙。 ——《義理、考據和辭章》
gān xì
zhǔgàn
年級字:主(P1) 幹(P2)
1.植物的主莖 。2.主要的河流或道路 。3.主體部分;起決定作用的人物或力量。
Qín gàn
年級字:秦(P6+) 幹(P2)
秦幹,湖南衛視生活類角色互換節目《變形計》第三季之《春天有多遠》城市主人公。
mìng gàn
年級字:命(P3) 幹(P2)
詞性:名詞
星相家指與人出生時所值的年、月、日、時相應的天干。幹, 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一折:“[ 趙雲]:'這是區區的八字,先生仔細看一看,莫要容情。'[正末算科][唱]:'這命幹是丙、丁、戊、己、庚。'”
ruò gān
年級字:若(P3) 幹(P2)
詞性:數詞
幾何,
幾多,
幾許1.比兩個多但比許多要少的一個不定數目。
2.疑問代詞。多少(問數量或指不定量)。
3.在某一數列中的抽象單位。
tí gàn
年級字:提(P2) 幹(P2)
詞性:動詞
是指一般群眾提拔為幹部(擔任一定的領導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員)。
gān liáng
年級字:幹(P2) 糧(P2)
幹的食品。一般指事先做好供外出路上食用的主食,如饅頭烙餅等
gān hé
wú gàn
dān gàn
年級字:單(P2) 幹(P2)
詞性:動詞
合伙 合作獨自乾;在孤立無援時進行
例:儘管別人願意幫助,但他堅持單幹
gān shè
gān liè
qián lóng
gān cuì
年級字:乾(P1) 脆(P3)
詞性:形容詞
簡單爽快;直截了當。
例:《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叫做胡蘿蔔就燒酒,仗個乾脆。” 馬烽 《太陽剛剛出山》:“我知道我老二的脾氣,辦事乾脆,說一不二。”2.索性。柳青 《銅墻鐵壁》第一章:“他建議首長干脆不要理,因為這些婦女根本不懂得保守軍事秘密。” 何士光 《鄉場上》:“ 馮么爸 乾脆不開口。”
yì gàn
年級字:意(P1) 幹(P2)
詞性:名詞
猶才能。
《宋書·褚湛之傳》:“ 湛之 謹實有意幹,故為 太祖 所知。”
gān rǎo
gān kū
kāi gān
bái gān
gàn diào
年級字:幹(P2) 掉(P2)
詞性:動詞
1.指用武力或暴力殺戮的辦法來消滅、除掉
例:無情地干掉該政權的一切反對派
2. [口語化]∶消滅乾淨
例:你給我把這瓶酒干掉
gān xiē
gān sè
cā gān
gān niáng
gān shé
年級字:幹(P2) 舌(P2)
詞性:動詞
指幹空氣向濕度較大的區域伸出,其等濕度線象百狀的部分,常顯示幹空氣的侵襲通道。
bǐng gān
gān xiào
fēng gān
gàn yù
年級字:干(P1)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平,
并,
年,
幸,
幹。甲金文「干」字象上部有羽飾的盾牌,故「干」引申有捍衛之意,是「攼」、「扞」、「捍」的初文。
防衛武器,
捍禦、捍衛
冒犯、觸犯: 干擾、干涉、干預、干犯天條。
關係、關連: 相干、與你何干?
強行參與。如:「干涉」、「干預」、「干政」。
幹 [gān]
觸犯,冒犯,衝犯:(亦作“幹與”)。森然幹霄。
追求,求取,舊指追求職位俸祿:幹祿。幹仕。
幹 [gàn]
事物的主體或重要部分:樹幹。軀幹。幹線。
做:幹事。說乾就乾。
年級字:乾(P1)
詞性:名詞,動詞
文言文字詞平,
并,
年,
幸,
幹。乾 [qián]
八卦之一,代表天:乾坤(“坤”,代表地)。
舊時稱男性的:乾造。乾宅。
乾 [gān]
見“幹”。
年級字:整(P2) 頓(P2) 幹(P2) 坤(P6)
乾坤:卦名,象徵天地,陰陽等。治理國家,使混亂的局面變得有秩序。
年級字:外(P1) 強(P2) 中(P1) 乾(P1)
《左傳·僖公十五年》:“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外強中乾,進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年級字:乾(P1) 柴(P2) 烈(P2) 火(P1)
形容男女之間強烈情慾要求,多用於不正當的男女關係。也形容情緒高漲。
明·周楫《西湖二集·俠女散財殉節》:“這烈火乾柴怎得瞞。”
年級字:朱(P1) 干(P1) 玉(P1)
幹:盾;戚:斧。硃紅的盾牌、玉飾的斧頭。原爲古時禮器。後也作爲儀仗之用。
年級字:扭(P4) 轉(P2) 幹(P2) 坤(P6)
年級字:蟬(P4) 喘(P3) 雷(P3) 幹(P2)
蟬:昆蟲名,知了;幹:空。蟬喘息,雷聲淨。形容酷熱乾旱。
前蜀·貫休《苦熱寄赤松道者》:“蟬喘雷乾冰井融,些子清風有何益。”
年級字:一(P1) 乾(P1) 二(P1) 淨(P2)
詞性:形容詞
成語比喻用盡了或失去了全部資源。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他是『一毛不拔』,我們是『無毛不拔』,把他拔的一乾二淨,看他如何。」
年級字:幹(P2) 端(P2) 坤(P6) 倪(P0)
年級字:共(P1) 枝(P1) 別(P1) 幹(P2)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二回:“他們所注之書,或所見不同,各有所取;或師資相傳,共枝別幹。”
年級字:日(P1) 乾(P1) 夕(P1) 惕(P5)
形容自早至晚勤奮謹慎,不敢懈怠。乾乾,自強不息貌;惕,小心謹慎。
語出《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年級字:乾(P1) 乾(P1) 脆(P3) 脆(P3)
疊詞
年級字:一(P1) 干(P1) 人(P1) 犯(P4)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二回:“差兩員相官帶了仵作行人,監押楊志並衆鄰舍一干人犯,都來天漢州橋邊登場檢驗了,迭成文案,衆鄰舍都出了供狀,保放,隨衙聽候,當廳發落,將楊志於死囚牢裏監守。”
年級字:枝(P1) 幹(P2) 相(P1) 持(P4)
三國魏曹冏《六代論》:“暨乎戰國,諸姬微矣……至於王赧,降爲庶人,猶枝幹相持,得居虛位。”
年級字:埋(P2) 頭(P1) 苦(P1) 幹(P2)
詞性:形容詞
常見詞組默默耕耘勤奮、專心一意地工作。
「埋」埋藏。「埋頭」比喻專心一意地工作。
「苦幹」刻苦地工作。
魯迅《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
年級字:一(P1) 擲(P4) 乾(P1) 坤(P6)
語出唐韓愈《過鴻溝》詩:“誰勸君王回馬首,真成一擲賭乾坤。”
年級字:干(P1) 將(P3) 莫(P2) 邪(P4)
《戰國策·齊策五》:“(蘇秦說齊閔王曰)今雖干將莫邪,非得人力,則不能割劌矣。”
年級字:乾(P1) 端(P2) 坤(P6) 倪(P0)
年級字:淚(P2) 幹(P2) 腸(P5) 斷(P3)
年級字:甕(P0) 盡(P3) 杯(P1) 乾(P1)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5卷:“陳秀才那時已弄得甕盡杯乾,只得收了心,在家讀書。”
年級字:幹(P2) 霄(P0) 蔽(P5) 日(P1)
清·何紹基《題馮魯川小像冊論詩》:“奇鬆古柏,幹霄蔽日,真氣真骨真形,豈待渾成於影哉!”
年級字:焦(P2) 脣(P3) 乾(P1) 舌(P2)
年級字:鴻(P6+) 漸(P2) 於(P2) 幹(P2)
《易·漸》:“初六,鴻漸於幹”,“六二,鴻漸於磐”,“九三,鴻漸於陸”。
年級字:強(P2) 幹(P2) 弱(P3) 枝(P1)
加強樹幹,削弱枝葉。比喻削減地方勢力,加強中央權力。
《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序》:“而漢郡八九十,形錯諸侯間,犬牙相臨,秉其厄塞地利,強本幹弱枝葉之勢,尊卑明而萬事各得其所矣。”
年級字:涸(P6+) 思(P2) 幹(P2) 慮(P4)
明·王志堅《表異錄·藝文》:“極思爲文,曰涸思幹慮。”
年級字:倒(P2) 置(P3) 干(P1) 戈(P0)
《史記·留侯世家》:“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用兵。”
年級字:材(P2) 優(P3) 幹(P2) 濟(P4)
《清史稿·高宗紀五》:“劉宗周、黃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優幹濟。”
年級字:大(P1) 動(P1) 干(P1) 戈(P0)
《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業;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年級字:夕(P1) 惕(P5) 朝(P3) 乾(P1)
年級字:邪(P4) 不(P1) 干(P1) 正(P1)
宋·王讜《唐語林·方正》:“臣聞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
年級字:乾(P1) 淨(P2) 利(P2) 落(P2)
形容沒有多餘的東西。令人爽心悅目。也形容動作熟練、敏捷準確。
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十二》:“不是老人家,誰能這樣乾淨利落。”
年級字:燈(P1) 盡(P3) 油(P2) 幹(P2)
燈光盡滅,燈油耗幹。比喻人的精力或財力都消耗一空。
年級字:更(P1) 待(P3) 干(P1) 罷(P2)
年級字:壺(P3) 裏(P1) 乾(P1) 坤(P6)
明·朱有燉《神仙會》第一折:“羅浮道士誰同流,草衣木食輕諸侯,世間甲子管不得,壺裏乾坤只自由。”
年級字:甕(P0) 盡(P3) 杯(P1) 幹(P2)
年級字:手(P1) 腳(P2) 乾(P1) 淨(P2)
年級字:顛(P4) 倒(P2) 幹(P2) 坤(P6)
年級字:倒(P2) 干(P1) 戈(P0)
把武器倒着放起來,比喻沒有戰爭,天下太平。同“倒載干戈”。
漢·荀悅《漢紀·高祖紀二》:“偃革爲軒,倒戢干戈,示不復用兵。”
年級字:豪(P5) 幹(P2) 暴(P4) 取(P2)
明·何景明《內篇》:“治儲之事,散有聚無,士需將徵,豪幹暴取,兇不改斂,貧不減費,權利而府怨是難之也。”
年級字:水(P1) 米(P1) 無(P2) 干(P1)
比喻彼此經濟上沒有往來。舊時指官吏清廉。同“水米無交”。
年級字:顛(P4) 乾(P1) 倒(P2) 坤(P6)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二回:“我平生有個癖見,以爲天地間最可寶貴的是兩種人物,都是龍跳虎踞的精神,顛乾倒坤的手段,你道是什麼呢?”
年級字:函(P4) 蓋(P2) 乾(P1) 坤(P6)
佛教語。原指泯合無間。後指言語詩文契理或一心專志而絕無雜念。
《五燈會元·雲門偃禪師法嗣·德山緣密禪師》:“我有三句語示汝諸人:一句函蓋乾坤,一句截斷衆流,一句隨波逐浪。”
年級字:精(P2) 明(P1) 強(P2) 幹(P2)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六回:“承輝這個人,甚是精明強幹。”
年級字:不(P1) 乾(P1) 不(P1) 淨(P2)
指不潔淨,骯髒。也指因忌諱而感覺不潔淨。也可形容語文不文明。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六回:“不乾不淨,也不知道毛病兒,買了來三日兩日,又弄鬼掉猴的。”
年級字:焦(P2) 脣(P3) 乾(P1) 肺(P5)
年級字:非(P2) 意(P1) 相(P1) 干(P1)
《晉書·衛玠傳》:“玠嘗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年級字:精(P2) 明(P1) 能(P1) 幹(P2)
《新唐書·蘇弁傳》:“弁通學術,吏事精明,承延齡後,平賦緩役,略煩苛,人賴其寬。”
年級字:干(P1) 雲(P1) 蔽(P5) 日(P1)
幹:衝;蔽:遮擋。衝上雲霄,擋住太陽。形容樹木高大。
年級字:善(P2) 罷(P2) 干(P1) 休(P1)
善:好好地;甘休:情願罷休。好好地解決糾紛,不再鬧下去(多用於否定)。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他看見奶奶比他標緻,可比他得人心兒,他就肯善罷干休了?”
年級字:乾(P1) 雲(P1) 蔽(P5) 日(P1)
幹:衝;蔽:遮擋。衝上雲霄,擋住太陽。形容樹木高大。
年級字:乾(P1) 巴(P1) 利(P2) 落(P2)
年級字:烈(P2) 火(P1) 乾(P1) 柴(P2)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怎當得他每兩下烈火乾柴,你貪我愛,各自有心,竟自勾搭上了。”
年級字:朝(P3) 乾(P1) 夕(P1) 惕(P5)
乾:乾乾,即自強不息;惕:小心謹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
年級字:幹(P2) 父(P1) 之(P2) 蠱(P0)
幹:承擔,從事;蠱:事、事業。繼承並能勝任父親曾從事的事業。
《周易·蠱》:“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年級字:干(P1) 戈(P0) 載(P3)
干戈:古代的兵器。指武器。載:虛詞。戢:聚藏。把武器收藏起來。比喻不再進行戰爭動用武力了。
年級字:不(P1) 幹(P2) 不(P1) 淨(P2)
年級字:倒(P2) 持(P4) 干(P1) 戈(P0)
《後漢書·何進傳》:“大兵聚會,強者爲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爲亂階。”
年級字:河(P1) 落(P2) 海(P1) 幹(P2)
年級字:朝(P3) 幹(P2) 夕(P1) 惕(P5)
幹:幹幹,即自強不息;惕:小心謹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
年級字:顛(P4) 幹(P2) 倒(P2) 坤(P6)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二回:“我平生有個癖見,以為天地間最可寶貴的是兩種人物,都是龍跳虎踞的精神,顛幹倒坤的手段,你道是什麼呢?”
年級字:河(P1) 落(P2) 海(P1) 乾(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這會子你怕花錢,挑唆他們來鬧我,我樂得去吃個河落海乾,我還不知道呢!”
年級字:口(P1) 乾(P1) 舌(P2) 燥(P4)
三國·魏·曹植《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脣乾;今日相樂,皆當喜歡。”
年級字:口(P1) 血(P3) 未(P1) 乾(P1)
古時訂立盟約,要在嘴上塗上牲口的血。指訂約不久就毀約。
《左傳·襄公九年》:“與大國盟,口血未乾而背之,可乎?”
年級字:朱(P1) 幹(P2) 玉(P1) 戚(P5)
幹:盾;戚:斧。朱紅的盾牌、玉飾的斧頭。原為古時禮器。後也作為儀仗之用。
年級字:朗(P3) 朗(P3) 乾(P1) 坤(P6)
朗朗:明朗、清亮;乾坤:原是《周易》中的兩個卦名,這裏指天地、世界等。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元·李文慰《燕青博魚》第一折:“清平世界,浪蕩乾坤,你怎麼當街裏打人。”
年級字:旋(P3) 轉(P2) 幹(P2) 坤(P6)
扭轉天地。比喻從根本上改變社會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極大
年級字:油(P2) 幹(P2) 燈(P1) 盡(P3)
《蕩寇志》第四四回:“孔厚道:‘嫂嫂揣理,小生並非不出力,只我不是神仙,那有靈芝仙藥,所用不過樹皮草根,油幹燈盡,大命已終,如何救得。’”
年級字:蔽(P5) 日(P1) 干(P1) 雲(P1)
唐·張文成《遊仙窟》:“於時金臺銀闕,蔽日干雲。”
年級字:回(P1) 幹(P2) 就(P1) 溼(P3)
《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慈母德,實堪哀,十月三年受苦災;冒熱衝寒勞氣力,回幹就溼費心懷。”
年級字:乳(P3) 臭(P3) 未(P1) 乾(P1)
臭:氣味。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對年輕人表示輕蔑的說法。
年級字:乾(P1) 脆(P3) 利(P2) 落(P2)
南懷瑾《論語別裁·子罕》:“因爲我的老朋友太多,而有許多老朋友真可憐,死得不乾脆利落,拖累了別人,也苦了自己。”
年級字:唾(P6) 面(P1) 自(P1) 乾(P1)
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幹。形容受了污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
《新唐書·婁師德傳》:“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幹耳。’”
年級字:乾(P1) 淨(P2) 利(P2) 索(P3)
年級字:口(P1) 燥(P4) 脣(P3) 乾(P1)
三國魏·曹植《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脣乾;今日相樂,皆當喜歡。”
年級字:河(P1) 涸(P6+) 海(P1) 乾(P1)
《三峽五義》第五五回:“誰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他說菜是剩下的,酒是渾的,罈子也摔了,盤子碗也砸了,還罵了個河涸海乾。”
年級字:墨(P2) 汁(P1) 未(P1) 乾(P1)
寫字的墨汁還沒有幹。比喻協定或盟約剛剛簽訂不久(多用於指責對方違背諾言)。
毛澤東《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可是墨汁未乾,將軍們即奉命作成消滅邊區的軍事計劃。”
年級字:洗(P2) 手(P1) 不(P1) 幹(P2)
詞性:形容詞
重滔覆徹不再犯罪。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小人從前原也作些小道兒上的買賣,後來洗手不幹,就在河工上充了一個夫頭。」
年級字:晝(P4) 幹(P2) 夕(P1) 惕(P5)
語出《易·幹》:“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年級字:木(P1) 幹(P2) 鳥(P1) 棲(P3)
年級字:搜(P3) 岩(P3) 採(P2) 幹(P2)
《魏書·段承根傳》:“剖蚌求珠,搜岩採幹,野無投綸,朝盈逸翰。”
年級字:寢(P5) 枕(P5) 幹(P2)
指古時父母被人所殺,子女臥草枕盾,表示時刻不忘報仇。
年級字:旋(P3) 轉(P2) 乾(P1) 坤(P6)
扭轉天地。比喻從根本上改變社會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極大。
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陛下即位以來,躬親聽斷,旋乾轉坤。”
年級字:唇(P3) 乾(P1) 口(P1) 燥(P4)
年級字:干(P1) 卿(P5) 底(P2) 事(P1)
《南唐書·馮延巳》:“延巳有‘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嘗戲延巳曰:‘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年級字:搜(P3) 巖(P0) 採(P2) 幹(P2)
《魏書·段承根傳》:“剖蚌求珠,搜巖採幹,野無投綸,朝盈逸翰。”
年級字:矯(P4) 情(P2) 干(P1) 譽(P4)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其餘凡貪官、污吏……及矯情干譽、欺世盜名種種之人,無不隨業得報,一一不爽。”
年級字:幹(P2) 名(P2) 犯(P4) 義(P3)
清·李漁《奈何天·調美》:“誰想不前不後,剛剛是太老爺的同年。我家相公竟是他的年侄。這樣幹名犯義的事,如何做得!”
年級字:口(P1) 乾(P1) 舌(P2) 焦(P2)
清·劉璋《斬鬼傳》第四回:“兩個人想來想去,總沒個好法於。看看想到半夜,餓的齷齪口乾舌焦,只的問仔細鬼道:‘老弟,我們飢了。我有帶來的一包狗糞,請你如何?’”
年級字:乾(P1) 脆(P3) 利(P2) 索(P3)
年級字:倒(P2) 載(P3) 干(P1) 戈(P0)
詞性:形容詞
成語倒:把鋒刃向裏倒插着;載:陳設,放置;干戈:古代的兩種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來,比喻沒有戰爭,天下太平。
源於楚漢爭霸年代,西元前207年-西元前202年。
《禮記·樂記》:“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後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
年級字:顛(P4) 倒(P2) 乾(P1) 坤(P6)
年級字:脣(P3) 乾(P1) 口(P1) 燥(P4)
年級字:墨(P2) 跡(P2) 未(P1) 乾(P1)
寫字的墨跡還沒有幹。比喻協定或盟約剛剛簽訂不久(多用於指責對方違背諾言)。
童小鵬《毛主席到重慶》:“《雙十協定》的墨跡未乾,國民黨軍隊就大舉進犯我晉冀魯豫解放區和中原解放區。”
年級字:推(P2) 幹(P2) 就(P1) 溼(P3)
年級字:扭(P4) 轉(P2) 乾(P1) 坤(P6)
年級字:沽(P6+) 名(P2) 干(P1) 譽(P4)
明·無名氏《鳴鳳記·驛裏相逢》:“追想我昔日糾劾仇賊,豈是沽名干譽。”
年級字:偎(P5) 乾(P1) 就(P1) 溼(P3)
形容母親撫育幼兒之辛苦。指幼兒溺牀,母親寧可以身就溼,使小兒臥處常幹。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折:“且休說懷耽十月,只從小偎乾就溼,幾口氣擡舉他偌大,便恰似燕子銜食。”
年級字:干(P1) 城(P2) 之(P2) 將(P3)
《詩經·周南·兔罝》:“糾糾武夫,公侯干城。”《孔叢子·居衛》:“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於鄰國者也。”
年級字:旋(P3) 乾(P1) 轉(P2) 坤(P6)
扭轉天地。比喻從根本上改變社會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極大。
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陛下即位以來,躬親聽斷,旋乾轉坤。”
年級字:共(P1) 枝(P1) 別(P1) 乾(P1)
年級字:乾(P1) 啼(P4) 溼(P3) 哭(P1)
乾啼:沒有眼淚地啼哭。溼哭:有眼淚地啼哭。無淚和有淚地哭。①形容哭哭啼啼。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現的各種表情。亦作“溼哭乾啼”。
年級字:乾(P1) 巴(P1) 利(P2) 脆(P3)
年級字:黃(P1) 幹(P2) 黑(P1) 廋(P0)
元·張國賓《羅李郎》第一折:“你戀着紅裙翠袖,折倒的你黃幹黑廋。”
年級字:幹(P2) 名(P2) 採(P2) 譽(P4)
《漢書·終軍傳》:“偃已前三奏,無詔,不惟所爲不許,而直矯作威福,以從民望,幹名採譽,此明聖所必加誅也。”
年級字:幹(P2) 霄(P0) 凌(P5) 雲(P1)
高高地聳起,直逼雲霄。比喻前程遠大,能夠迅速成才。
宋·黃榦《勉齋文集·五·林子至子字序》:“勉乎哉!行將見子幹霄凌雲,而爲棟樑之用。”
年級字:乾(P1) 乾(P1) 翼(P3) 翼(P3)
年級字:油(P2) 幹(P2) 火(P1) 盡(P3)
《二刻拍案驚奇》卷八:“[丁生]直贏得兩人油幹火盡,兩人也怕起來。只得忍着性子住了,垂頭喪氣而別。”
年級字:國(P1) 之(P2) 干(P1) 城(P2)
干城:批禦敵的武器和工具,這裏比喻捍衛者。國家主權的捍衛者。
《詩經·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孔穎達疏:“言以武夫自固,爲捍蔽如盾,爲防守如城然。”
年級字:中(P1) 層(P3) 幹(P2) 部(P2)
指機構、組織、階層等在中間的一層或幾層負責的幹部。
年級字:晝(P4) 乾(P1) 夕(P1) 惕(P5)
語出《周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前蜀·杜光庭《賀臣體漸痊癒表》:“晝乾夕惕,焦勞而腠理愆和旰食宵衣,憂軫而寒暄爽候。”
年級字:朝(P3) 乾(P1) 夕(P1)
語出《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年級字:善(P2) 罷(P2) 幹(P2) 休(P1)
善:好好地;罷休:情願罷休。好好地解決糾紛,不再鬧下去(多用於否定)。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他看見奶奶比他標致,可比他得人心兒,他就肯善罷幹休了?”
年級字:口(P1) 燥(P4) 唇(P3) 乾(P1)
三國魏·曹植《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唇乾;今日相樂,皆當喜歡。”
年級字:枕(P5) 幹(P2) 之(P2) 讎(P0)
年級字:淚(P2) 乾(P1) 腸(P5) 斷(P3)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二回:“氣的彩雲哭個淚乾腸斷。”
年級字:油(P2) 幹(P2) 燈(P1) 草(P1) 盡(P3)
鄒韜奮《〈萍蹤寄語初集〉弁言》:“中國有句俗語叫做‘油幹燈草盡’,資本主義進展到了第三期,它的漸漸地崩潰,在目前‘油’雖還未‘幹’,‘燈草’雖還未‘盡’,但這樣下去,是朝着‘油幹燈草盡’的路線走去,這是很顯然的趨勢。”
年級字:身(P1) 後(P1) 識(P2) 方(P1) 乾(P1)
清·袁枚《隨園詩話》:“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憐識後識方乾。”
年級字:身(P1) 後(P1) 識(P2) 方(P1) 幹(P2)
清·袁枚《隨園詩話》:“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憐識後識方幹。”
年級字:溼(P3) 肉(P1) 伴(P2) 乾(P1) 柴(P2)
年級字:乾(P1) 隆(P3) 皇(P3) 契(P5) 仔(P2)
年級字:濕(P4) 肉(P1) 伴(P2) 乾(P1) 柴(P2)
年級字:化(P1) 干(P1) 戈(P0) 爲(P2) 玉(P1) 帛(P0)
《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年級字:化(P1) 干(P1) 戈(P0) 為(P2) 玉(P1) 帛(P0)
詞性:形容詞
諺語,
多字熟語比喻將戰爭或爭執平息,鼓勵化解成和平友誼的行為。
干戈: 兵器。
玉帛: 古時名貴的玉器和絲織品,諸侯朝聘或嫁娶行聘、祭祀時的物品。
《論語.陽貨》:「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
三國魏.曹植〈美女篇〉:「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則君有之。」
《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