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
年級字:書(P1)
詞性:名詞
姓氏金文上從「聿」象手持筆之形,下從「者」,「者」是聲符,簡省之形「曰」。
寫字、字體: 書寫、書法、草書、楷書、隸書、行書。
信函: 家書、書信、情書。
學術冊子: 書籍、四書五經、書畫、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說明書。
製作的分類: 釘裝書。
學術刋物、文具零售店賣: 書局。
學習的地方: 書院、書館、圖書館。
學習用的傢具: 書檯、書櫃、書架。
一起學習的朋友: 書友。
協助主人上學的隨從: 書童。
過於沉迷的讀者: 書蟲、書呆子
寫作能力: 振筆疾書。
學習方法: 讀書、背書、念書、抄書。
文化水平: 書香世代。
文具: 釘書機、書包。
文件: 申請書、文書、證書。
文件處理職位: 秘書、秘書長、書記。
文件處理辦公室: 秘書處。
【姓氏】清代: 書綸。
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隋書.卷六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
《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恆: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南北朝《木蘭辭》「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shū shí
年級字:書(P1) 識(P2)
詞性:名詞
吏胥名。清代正額書吏之外的一種臨時性書吏,稱為書識。在經制之吏出缺之後,書識可以遞補其缺。光緒《大清會典事例》卷一四六載: “乾隆五年議準,嗣後各省大小衙門經製書吏,即在於現充書識內,擇其勤慎辦事之人,驗看核實,令其取結承充。”
dài shū
年級字:代(P2) 書(P1)
詞性:副詞
1.替別人書寫信件等。
2.舊時也指州縣衙門裡代人寫禀帖或訴狀的人。
3.自己不能書寫或者不願親筆書寫,委託他人代筆作書面的文字材料,包括請人代筆寫信、寫起訴狀、寫遺囑等。
niàn shū
dīng shū
shū yuàn
年級字:書(P1) 院(P1)
詞性:名詞
書院是中國古代教育機構,最早出現在唐玄宗時期,東都洛陽紫微城的麗正書院。正式的教育制度則是由朱熹創立,發展於宋代。當時,由富商、學者自行籌款,於山林僻靜之處建學舍,或置學田收租,以充經費。宋代,著名的書院有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陽書院。湖南衡陽石鼓山的石鼓書院、江西上饒的鵝湖書院。粵秀書院是康熙四十九年清廷禦批的官辦學院,為清代四大書院之首。
shū jì
年級字:書(P1) 記(P1)
詞性:名詞
舊稱從事文書工作的人, 黨、團等各級組織的主要負責人, 書信, 指書籍。
zhāng shū
年級字:張(P2) 書(P1)
詞性:名詞
張書畢,男,1965年8月生。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測量與空間信息系副主任。參與編著了《測量數據分析理論與應用》、《工礦區環境動態監測與分析研究》、《測量平差》和《測量學》等4部著作,提出了"最小一乘法與最小二乘法聯合抗差估理論"、"GPS數據轉換九參數模型"等,完成科研項目10餘項。
guān shū
年級字:關(P2) 書(P1)
詞性:名詞,動詞
1.猶聘書。
2.舊時進商店當學徒或進戲班學藝時訂立的一種契約。
3.索查書籍。
shū jí
zhī shū
shū shì
年級字:書(P1) 室(P1)
詞性:名詞
書齋,書房。
例:宋蘇軾《留題仙遊潭中興寺》詩:“獨攀書室窺巖竇,還訪仙姝款石閨。”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三:“﹝ 蔣清容﹞晚年命工繪像,歲修春蘭秋菊之薦,命子孫世世祀於書室。”《詩刊》1978年第1期:“ 武漢關的鐘聲,每半小時奏一次《東方紅》,午夜過後,市聲沉寂,鐘聲悠揚,入我書室。”
shū zhāi
fān shū
年級字:翻(P2) 書(P1)
詞性:動詞
翻閱書籍。
例:宋 范成大 《再韻答子文》:“肩聳已高猶索句,眼明無用且繙書。”
yī shū
qǐng shū
zhū shū
shū diàn
shū jí
tào shū
年級字:套(P3) 書(P1)
詞性:名詞
一套書,有幾本(幾集)盒裝在一起,或一套書的幾本(幾集)裝訂在一起。
Jiè shū
shǐ shū
dú shū
年級字:文(P1) 書(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文: 文章、文件。
書: 書籍、書經。
shū wū
Wú shū
年級字:吳(P6+) 書(P1)
詞性:名詞
《三國志》全書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
mài shū
shū fǎ
zhào shū
běn shū
Shū gěi
年級字:書(P1) 給(P1)
詞性:介詞
書:
1.書本,信件,文件。
2.書寫。
給:
1.交付,送與。
2.把,將。1.把書,文件交與(人,部門)。
2.寫信給(人,部門)。
wěi shū
Sòng shū
年級字:宋(P3) 書(P1)
詞性:名詞
《宋書》是一部記述南朝劉宋一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梁沈約撰,含本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個別列傳有殘缺,少數列傳是後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補。八志原排在列傳之後,後人移於本紀、列傳之間,並把律曆誌中律與歷兩部分分割開。 《宋書》收錄當時的詔令奏議、書札、文章等各種文獻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於後代的研究。該書篇幅大,一個重要原因是很注意為豪門士族立傳。
liǎn shū
shū qiān
shū fáng
shū chú
jūn shū
年級字:軍(P2) 書(P1)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軍部發出的文書或文告。
軍: 有兵器裝備的部隊,包括軍車: 軍隊。
書: 文書。
zhù shū
年級字:著(P2) 書(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寫作。
-「著」字原本的寫法是「箸」, 戰國後出現「著」, 之後再有「着」。
- 國內和香港有用「著」和「着」,一般「着」字放在助詞之後。
- 台灣地區主要用「著」。
mòshū
年級字:默(P3) 書(P1)
詞性:動詞
常見詞組默: 默念、默記、默思。
書: 讀書。
不用眼看書本而可以將書中的文字或內容寫出來或朗讀出來。
憑記憶將書的內容暗記在心中、領悟: 默識、默讀、默寫、默書。
Li shū
年級字:李(P2) 書(P1)
詞性:名詞
李書,國家一級演奏員、秦腔指揮家。大學本科(作曲、漢語言文學)學歷。
jìn shū
shū xiāng
年級字:書(P1) 香(P1)
詞性:名詞
1.指有讀書先輩的人家2.讀書風氣;(世代)讀書的習尚
xián shū
zhèng shū
gǔ shū
xiàshū
shū duī
píng shū
jiāng shū
shū tān
shū gǎo
jiāo shū
shū àn
shū míng
yí shū
年級字:遺(P3) 書(P1)
詞性:名詞
前人留下而由後人制印的著作(多用做書名);死者臨死前留下的書信。
rèn shū
cóngshū
tú shū
年級字:圖(P2) 書(P1)
典籍,
文籍1. 泛指書籍
2. 圖集。指疆域版圖與戶籍等簿冊。
shū běn
年級字:書(P1) 本(P2)
詞性:名詞
書籍有文字內容紀錄資訊的刊物。
主要應用在教育或學習的目的。
shū jú
年級字:書(P1) 局(P2)
詞性:名詞
1.售賣書本,文具的店舖。
2.古時官府編書的機構。
xuè shū
年級字:血(P3) 書(P1)
詞性:名詞
為了表示有極大的仇恨冤屈或决心而用自己的血寫成的遺書、訴狀、決心書等。
shū miàn
shū juàn
shū yè
mì shū
年級字:秘(P3) 書(P1)
1. 職務名稱之一。我國現今秘書的主要職責是協助領導人綜合情況,調查研究,聯繫接待,辦理文書和交辦事項等。
2. 使館中介於參贊和隨員之間的外交人員。分一等秘書、二等秘書和三等秘書。受使館首長之命進行工作,享有外交特權與豁免權。
Shū ne
sì shū
年級字:四(P1) 書(P1)
詞性:名詞
1.《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的合稱2.指四部書
shū jià
hūn shū
shàng shū
年級字:尚(P2) 書(P1)
詞性:名詞
1.尚書,中國上古歷史文件的彙編。尚即上,《尚書》意即上古之書。相傳由孔丘編選而成,傳本有些篇是後人追述補充進去的,如《堯典》、《皋陶謨》、《禹貢》等。西漢初存二十八篇,用當時通行文字書寫,即《今文尚書》。另有相傳漢武帝時在孔丘住屋壁中發現的《古文尚書》,已佚。東晉梅賾(一作梅頤、枚頤)又偽造《古文尚書》。後來《十三經》中的通行本,即《今文尚書》與梅氏偽書的合編,宋人開始懷疑梅氏偽書,至清漸成定論。今文各篇內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如《盤庚》反映商代奴隸社會的情況、《禹貢》記述戰國時黃河、長江兩流域的地理等 尚書2.中國古代官名。執掌文書奏章。作為官名,始置於戰國時,或稱掌書。秦為少府屬官,漢武帝提高皇權,因尚書在皇帝左右辦事,地位逐漸重要。後各朝均有設置,清代相沿不改
3.明清兩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長官
shū guì
Tián shū
年級字:田(P1) 書(P1)
詞性:名詞
田書:齊國人,媯姓,田氏,名書,字子佔,田無宇的兒子,因田氏出自陳氏,故又名陳書。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3年)與齊國帥高發一起討伐莒國。因伐莒有功被齊景公賜姓孫氏,因此又叫孫書。艾陵之戰中被吳國俘虜。
bèi shū
xīn shū
年級字:新(P1) 書(P1)
詞性:名詞
古書,
舊書1.嶄新的書。如:一開學就發新書2.將出版或剛出版的書(多指初版)
3.指現代的著作
shū dāi
年級字:書(P1) 呆(P2)
詞性:名詞
言談行事不切實際、不知變通的讀書人。
例:《再生緣》第四六回:“不敢叫,真正麗君嗔薄倖;寧可使,冒名女子哭書獃。” 清趙翼《一蟻》詩:“徒守書獃身已悮,縱成詩聖世奚裨。”
shī shū
年級字:詩(P3) 書(P1)
詞性:名詞
1.指《詩經》和《尚書》。
2.泛指一般書籍,詩文,一切經書。
shū niàn
shū bāo
年級字:書(P1) 包(P1)
用布、皮革等製成的袋子,學生用來攜帶課本、文具用品
shū zhōng
shū shāng
hè shū
shū huà
jiù shū
年級字:舊(P2) 書(P1)
詞性:形容詞
古書新書1.殘破的書。
2.古書。
3.指出版時間久遠的書籍。
4.過去的書信。
Kǎo shū
年級字:考(P3) 書(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考試用的書籍。
Liú shū
年級字:劉(P1) 書(P1)
劉書,MSN中文網總編,此前先後擔任過《北京晨報》首席記者、新浪網財經中心總監。劉書擁有北京大學歷史學學士學位,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學碩士學位。她具有10年專業新聞記者從業經歷。她也是北京市新聞從業者的最高榮譽“北京市優秀新聞工作者”獲得者。
cáng shū
shū zhuō
shū qiān
年級字:書(P1) 簽(P3)
詞性:名詞
1. 見“ 書籤 ”。2. 亦作“ 書籤 ”。懸於捲軸一端或貼於封面的署有書名的竹、牙片,紙或絹條。
唐杜甫《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詩之二:“筆架霑窗雨,書籤映隙曛。” 清唐孫華《筆床》詩:“ 湘竹離離欲作堆,書籤硯匣自追陪。” 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然而第一葉及書籤,卻總得請書家一揮。”
3. 指代書籍。
唐李商隱《哭劉司戶》詩之一:“酒甕凝餘桂,書籤冷舊芸。” 清黃景仁《八月十四夜偕華峰放舟城東》詩:“忽聞華峯大呼至,排闥傾幾翻書籤。” 黃質《貴池塢渡湖北埕古松歌》:“書籤畫軸紛披久,涼陰謖謖風生肘。”
4. 夾在書裡,作為閱讀進度標記的小薄片。多用紙或賽璐珞等製成。
茅盾 《陀螺》三:“那冊天天被五小姐捧進捧出的 日本 書的美術書籤似乎老是停在原地位,不曾移動半步。”
zhōu shū
年級字:週(P2) 書(P1)
詞性:名詞
《周書》,中國歷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記載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
shàngshū
年級字:上(P1) 書(P1)
1.向君主進呈書面意見;給地位高的人寫信陳述意見。 2.舊時指私塾先生給兒童講授新課。
xué shū
年級字:電(P2) 子(P1) 書(P1)
詞性:名詞
電子書是指將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訊息內容數碼化的刋物。八十年代初期的電子書是透過光鍱存錄或互聯網下載後亡讀者在電腦上閱讀,缺乏互動的功能。
近代的讀者可以在互聯網下載各或通過流動通訊設備,例如流動電話、平版電腦閱讀。同時,可以滿足多元化的互動學習功能,例如: 即時問答、評分、甚至討論。
年級字:尚(P2) 書(P1) 郎(P2)
詞性:名詞
文言文字詞古代官員的職稱。
尚: 高尚,古時殿堂的臺基。
書: 書籍。
郎: 古代稱呼男子,也是官位 - 郎中、侍郎、郎中令等。
古代東漢開始的官位。被接納登入官殿的官,協助皇帝處理政務。「守尚書郎中」是最初被選取的官員,「尚書郎」是已經任命一年,「侍郎」是已經任命三年。
年級字:同(P1) 意(P1) 書(P1)
詞性:名詞
指兩方或多方贊成和同意和方的建議而共同簽署的一份文書。
年級字:看(P1) 書(P1) 多(P1)
詞性:動詞
多閲讀
年級字:掉(P2) 書(P1) 袋(P2)
掉:擺動,搖動。指說話或寫文章好引用古書言詞來賣弄自己的學識淵博。
《南唐書·彭利用傳》:“利用對家人稚子,下逮奴隸,言必據書史,斷言破句,以代常談,俗謂之‘掉書袋’。”
年級字:讀(P1) 書(P1) 聲(P1)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讀書時讀出聲音。
年級字:圖(P2) 書(P1) 館(P2)
圖書館,是蒐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以供人閱覽、參考的機構,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現了圖書館,圖書館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發信息資源、參與社會教育等職能。
年級字:書(P1) 囊(P5) 無(P2) 底(P2)
宋·黃庭堅《送王郎》詩:“連牀夜語雞戒曉,書囊無底談未了。”
年級字:衡(P4) 石(P1) 程(P2) 書(P1)
宋·李綱《建炎進退志·總敘下之上》:“近君子而遠小人,雖不親細務,大功可成;不然,雖衡石程書,衛士傳餐,亦無益也。”
年級字:白(P1) 面(P1) 書(P1) 郎(P2)
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唐·白居易《重過祕書舊房因題長句》:“昔爲白面書郎去,今作蒼顏贊善來。”
年級字:識(P2) 禮(P2) 知(P1) 書(P1)
年級字:有(P1) 腳(P2) 書(P1) 櫥(P6)
宋·龔明之《中吳記聞》:“程信民記聞精確,鄉人號爲有腳書廚(櫥)。”
年級字:奮(P2) 筆(P1) 疾(P2) 書(P1)
宋·張克莊《題方汝一班師贊後》:“或隱匿未彰,而奮筆疾書;或一語之乖謬,或一行之諂曲,雖其人之骨已朽,必繩以《春秋》之法,讀之使人汗出。”
年級字:目(P1) 不(P1) 識(P2) 書(P1)
年級字:據(P4) 鞍(P4) 讀(P1) 書(P1)
《淵鑑類函·驢三》:“江鄰幾調藍山尉,騎驢赴官,第據鞍讀書,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覺。”
年級字:書(P1) 讀(P1) 五(P1) 車(P1)
年級字:書(P1) 燕(P2) 說(P1)
郢:春秋戰國時楚國的都城;書:信;燕:古諸侯國名;說:解釋。比喻牽強附會,曲解原意。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雲而過書‘舉燭’。……燕相白王,王大悅,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
年級字:擁(P3) 書(P1) 南(P1) 面(P1)
年級字:文(P1) 書(P1) 校(P1) 尉(P0)
詞性:名詞
常見詞組文: 文章、文件。
書: 書籍、書經。
官階。
年級字:書(P1) 聲(P1) 朗(P3) 朗(P3)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三回:“ 走過鬧市,只聽那些居民人家,接二連三,莫不書聲朗朗。”
年級字:學(P1) 書(P1) 學(P1) 劍(P4)
年級字:立(P1) 地(P1) 書(P1) 廚(P3)
《宋史·吳時傳》:“時敏於爲文,未嘗屬稿,落筆已就,兩學目之曰‘立地書廚’。”
年級字:着(P2) 書(P1) 立(P1) 說(P1)
着:寫作;立:成就;說:學說。寫書或文章,創立自己的學說。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將南京元(玄)武湖賜與莊尚志着書立說,鼓吹休明。”
年級字:三(P1) 餘(P4) 讀(P1) 書(P1)
《三國志·魏志·王肅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年級字:寄(P3) 雁(P3) 傳(P2) 書(P1)
宋·黃庭堅《寄黃幾復》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年級字:讀(P1) 書(P1) 得(P1) 間(P1)
間:間隙。比喻竅門。讀書得了竅門。形容讀書能尋究竅門,心領神會。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颺翁!你真可謂讀書得間了!你說的一點不錯。”
年級字:詩(P3) 書(P1) 發(P1) 塚(P0)
年級字:一(P1) 介(P2) 書(P1) 生(P1)
一介:一個。舊時讀書人的自稱或對普通讀書人的雅稱。
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閣餞別序》:“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年級字:借(P1) 書(P1) 留(P2) 真(P1)
《漢書·河間獻王傳》:“從民得善書,必爲好寫與之,留其真。”
年級字:丹(P4) 書(P1) 鐵(P3) 契(P5)
丹書:用硃砂寫字;鐵契:用鐵製的憑證。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文憑用丹書寫鐵板上,故名。
《漢書·高帝紀下》:“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
年級字:咫(P0) 尺(P1) 之(P2) 書(P1)
《史記·淮陰侯列傳》:“而後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於燕,燕必不敢不聽從。”宋·蘇洵《上歐陽內翰第一書》:“欲徒手奉咫尺之書,自託於執事,將使執事何從而知之,何從而信之哉?”
年級字:奮(P2) 筆(P1) 直(P1) 書(P1)
奮筆:提起筆來。指精神昂揚地揮筆快速書寫。同“奮筆疾書”。
清·墨憨齋《醒名花》第十四回:“賢侄今日,奮筆直書,如行雲流水,珠璣錯落,俊爽之才,有同健鷹之摩秋漢,真命世傑也,與古人何多讓焉,將來正未可量。”
年級字:擁(P3) 書(P1) 百(P1) 城(P2)
魏書·逸士傳·李謐》:“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
年級字:通(P3) 書(P1) 達(P1) 禮(P2)
年級字:狐(P3) 鳴(P4) 魚(P1) 書(P1)
《史記·陳涉世家》:“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年級字:書(P1) 不(P1) 釋(P4) 手(P1)
《北史·牛弘傳》:“[牛弘]性寬厚,篤志於學,雖職務繁雜,書不釋手。”
年級字:著(P2) 書(P1) 立(P1) 說(P1)
立:創立、提出;說:主張,學說。從事寫作,提出自己的主張和學說。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將南京元武湖賜與莊尚志著書立說,鼓吹休明。”
年級字:博(P4) 覽(P4) 羣(P6) 書(P1)
《周書·庾信傳》:“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也。……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博覽羣書,尤善《春秋左氏傳》。”
年級字:書(P1) 通(P3) 二(P1) 酉(P6+)
比喻讀書甚多,學識豐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語出《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於此而學,因留之。”
年級字:書(P1) 空(P1)
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被廢,在信安,終日恆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年級字:枕(P5) 經(P1) 籍(P4) 書(P1)
《文選·班固〈答賓戲〉》“徒樂枕經籍書,紆體衡門,上無所蒂,下無所根。”呂向注:“枕經典而臥,鋪詩書而居也。”
年級字:廢(P4) 書(P1) 而(P1) 嘆(P3)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餘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年級字:衡(P4) 石(P1) 量(P2) 書(P1)
古時文書用竹簡木札,以衡石來計算文書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於國政。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年級字:燕(P2) 頷(P0) 書(P1) 生(P1)
有封侯之相的讀書人。亦用以稱美志在建立軍功的士人。同“燕頷儒生”。
年級字:知(P1) 書(P1) 達(P1) 禮(P2)
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一折:“只我這知書達禮當恭謹,怎肯着出乖露醜遭談論。”
年級字:博(P4) 覽(P4) 群(P6) 書(P1)
《周書·庾信傳》:“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也。……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
年級字:飄(P2) 零(P3) 書(P1) 劍(P4)
年級字:兩(P1) 腳(P2) 書(P1) 櫥(P6)
《南史·陸澄傳》:“澄當世稱爲碩學,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宋書》竟不成。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
年級字:詩(P3) 書(P1) 發(P1) 冢(P0)
年級字:黃(P1) 麻(P1) 紫(P2) 書(P1)
皇帝的文告,用黃麻紙書寫,用紫泥封緘,故稱。同“黃麻紫泥”。
年級字:鄉(P2) 書(P1) 難(P2) 寄(P3)
鄉書:家書。家書很難寄回家中。比喻與家鄉消息隔絕。
年級字:仰(P4) 屋(P1) 着(P2) 書(P1)
《梁書·南平元襄王偉傳》:“下官曆觀世人,多有不好歡樂,乃仰眠牀上,看屋樑而着書。千秋萬歲,誰傳此者。”
年級字:白(P1) 面(P1) 書(P1) 生(P1)
《宋書·沈慶之傳》:“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
年級字:囊(P5) 螢(P3) 照(P2) 書(P1)
囊螢: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年級字:書(P1) 不(P1) 盡(P3) 言(P1)
書:書信。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後多作書信結尾習用語。
《易·繫辭上》:“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年級字:魚(P1) 書(P1) 雁(P3) 帖(P4)
明·高濂《絳都春序·題情》套曲:“空接,魚書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絳都春序·四時閨怨》套曲:“盼徵鴻在天外,行列,煩寄卻魚書雁帖。”
年級字:鑿(P6) 柱(P2) 取(P2) 書(P1)
王闓運《常公神道碑》:“公體山川之醇氣,稟玉石之上靈,鑿柱取書,安弦習禮。”
年級字:筆(P1) 難(P2) 書(P1)
《呂氏春秋·明理》:“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舊唐書·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年級字:懸(P5) 石(P1) 程(P2) 書(P1)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年級字:折(P2) 節(P1) 讀(P1) 書(P1)
《後漢書·段熲傳》:“熲少便習弓馬,尚遊俠,輕財賄,長乃折節好古學。”
年級字:秉(P5) 筆(P1) 直(P1) 書(P1)
我是~,懸之國門,不能增損一字。(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五回)
年級字:書(P1) 畫(P1) 卯(P6+) 酉(P6+)
年級字:史(P2) 不(P1) 絕(P4) 書(P1)
書:指記載。史書上不斷有記載。過去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魯之於晉也,職貢不乏,玩好時至,公卿大夫相繼於朝,史不絕書。”
年級字:書(P1) 生(P1) 之(P2) 見(P1)
宋·邵博《聞見後錄》卷一:“予謂議者以本朝養兵爲大費,欲復寓兵於農之法,書生之見,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年級字:書(P1) 香(P1) 世(P1) 家(P1)
高雲覽《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劉眉儘管把鼻子都氣歪了,也還是保持着書香世家的風度。”
年級字:手(P1) 不(P1) 釋(P4) 書(P1)
《北史·序傳·李義雄》:“義雄有識悟,勤學,手不釋書。”
年級字:世(P1) 代(P2) 書(P1) 香(P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林家雖貧到沒飯吃,也是世代書香人家,斷不肯將他家的人丟給親戚,落的恥笑。”
年級字:十(P1) 年(P1) 讀(P1) 書(P1)
年級字:棄(P4) 書(P1) 捐(P4) 劍(P4)
《史記·項羽本紀》:“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
年級字:書(P1) 聲(P1) 琅(P6+) 琅(P6+)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三:“明季有書生獨行叢莽間,聞書聲琅琅,怪曠野那得有是。”
年級字:讀(P1) 書(P1) 種(P1) 子(P1)
宋·周密《齊東野語·書種文種》:“山谷雲:‘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讀書種子斷絕,有才氣者出,便當名世矣。’”
年級字:書(P1) 缺(P3) 有(P1) 間(P1)
《史記·五帝本紀》:“《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
年級字:伴(P2) 食(P1) 中(P1) 書(P1)
《宋史·胡銓傳》:“孫近傅會檜議,遂得參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飢渴,而近伴食中書,漫不敢可否事。”
年級字:魚(P1) 書(P1) 雁(P3) 信(P1)
《雍熙樂府·古調石榴花·閨思》:“總是傷情別離,則這魚書雁信,冷清清杳無蹤跡。”
年級字:殷(P5) 浩(P4) 書(P1) 空(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殷浩)被廢在信安,終日恆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年級字:琴(P2) 棋(P2) 書(P1) 畫(P1)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五:“唐高測,彭州人。聰明博識,文翰縱橫。至於天文歷數,琴棋書畫,長笛胡琴,率梁朝朱异之流。”
年級字:四(P1) 書(P1) 五(P1) 經(P1)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漢·班固《白虎通·五經》:“五經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書集註》。
年級字:丹(P4) 書(P1) 白(P1) 馬(P1)
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享有世襲爵位和免罪等特權的證件時,宰白馬歃其血,以示堅守誓約,後人稱爲“丹書白馬”。
《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申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顏師古注:“白馬之盟,謂刑白馬歃其血以爲盟也。”
年級字:文(P1) 弱(P3) 書(P1) 生(P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士龍爲人,文弱可愛。”
年級字:識(P2) 字(P1) 知(P1) 書(P1)
清·李漁《奈何天·慮婚》:“莫說別個,就是闕忠輩呵,一般也貌昂藏,識字知書,怎奈這命低微,執鐙隨鞭。”
年級字:有(P1) 腳(P2) 書(P1) 廚(P3)
宋·龔明之《中吳紀聞·有腳書廚》:“[龔程]自幼讀書於南峯山先都官墓廬,攻苦食淡,手未嘗釋卷。記問精確,經傳子史,無不通貫。,鄉人號爲‘有腳書廚’。”
年級字:鑿(P6) 楹(P0) 納(P4) 書(P1)
《晏子春秋·雜下三十》:“晏子病,將死,鑿楹納書焉。謂其妻曰:‘楹語也,子壯而示之。’”
年級字:電(P2) 子(P1) 書(P1) 店(P3)
詞性:名詞
互聯網常用語學習
售買或提供電子書閱讀的商店,一般是互聯網的「虛擬商店」,是通過互聯網下載電子書。
年級字:書(P1) 香(P1) 人(P1) 家(P1)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六回:“原來是個仕宦書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樣明理。”
年級字:丹(P4) 書(P1) 鐵(P3) 券(P5)
丹書:用硃砂寫字;鐵契:用鐵製的憑證。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文憑用丹書寫鐵板上,故名。
年級字:不(P1) 刊(P4) 之(P2) 書(P1)
年級字:徒(P3) 讀(P1) 父(P1) 書(P1)
徒:只。父書:父親之言論。白讀父親的兵書。比喻人只知死讀書,不懂得運用知識,加以變通。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括徒能讀其父書,不知合變也。”
年級字:罄(P0) 竹(P1) 難(P2) 書(P1)
罄:盡,完;竹:古時用來寫字的竹簡。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
《舊唐書·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年級字:牛(P1) 角(P2) 書(P1) 生(P1)
《新唐書·李密傳》:“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年級字:洪(P3) 喬(P2) 書(P1)
我已經很久沒有收到家信了,不由得想起“洪喬捎書”的故事
年級字:飛(P1) 書(P1) 走(P1) 檄(P0)
唐·李白《送程劉二侍御兼獨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詩:“繡衣貂裘明積雪,飛書走檄如飄風。”
年級字:黃(P1) 耳(P1) 傳(P2) 書(P1)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爲主人往返傳書。後比喻傳遞家信。
《晉書·陸機傳》:“初機有俊犬,名曰黃耳,甚愛之。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機乃爲書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後因以爲常。”
年級字:臨(P3) 池(P2) 學(P1) 書(P1)
《晉書·衛恆傳》:“弘農張伯英者,因而轉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下筆必爲楷則,號蔥蔥不暇草書。”
年級字:立(P1) 地(P1) 書(P1) 櫥(P6)
《宋史·吳時傳》:“每於爲文,未嘗屬稿,落筆已成,兩學目之曰立地書櫥。”
年級字:映(P3) 月(P1) 讀(P1) 書(P1)
《南史·江泌傳》:“泌少貧,晝日斫屧爲業,夜讀書隨月光,光斜則握卷升屋,睡極墮地則更登。”
年級字:閉(P2) 戶(P1) 讀(P1) 書(P1)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第八》第三卷:“蓋須切磋起明也。見閉戶讀書,師心自是。”
年級字:然(P2) 讀(P1) 書(P1)
然:“燃”的本字,燃燒;荻:蘆葦一類的植物。燃荻爲燈,發奮讀書。形容勤學苦讀。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樑世彭城劉綺,交州刺史勃之孫,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讀。”
年級字:書(P1) 香(P1) 門(P1) 第(P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四十回:“如今眼看着書香門第是接下去了,衣飯生涯是靠得住了。”
年級字:書(P1) 不(P1) 盡(P3) 意(P1)
《北齊書·文苑傳·祖鴻勳》:“與陽休之書曰:‘……已矣哉,書不盡意。’”
年級字:映(P3) 雪(P1) 讀(P1) 書(P1)
南朝梁·任彥升《爲蕭揚州薦士表》:“至乃集螢映雪,編蒲緝柳。”注引《孫氏世錄》:“晉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遊不雜。”
年級字:大(P1) 書(P1) 特(P2) 書(P1)
書:寫。大寫特寫。指對意義重大的事情特別鄭重地加以記載。
唐·韓愈《答元侍御書》:“而足下年尚強,嗣德有繼,將大書特書,屢書不一書而已也。”
年級字:讀(P1) 書(P1) 三(P1) 余(P4)
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指讀好書要抓緊一切閒餘時間。
《三國志·魏志·董遇傳》雲:“人有從學者,……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
年級字:百(P1) 科(P1) 全(P2) 書(P1)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
年級字:讀(P1) 書(P1) 三(P1) 到(P1)
宋·朱熹《訓學齋規》:“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緊。”
年級字:曝(P5) 書(P1) 見(P1) 竹(P1)
年級字:魚(P1) 書(P1) 雁(P3) 帛(P0)
清·李漁《閒情偶寄·器玩·制度》:“則箋簡二字中,便有無窮本義,魚書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爲乎?”
年級字:讀(P1) 書(P1) 君(P2) 子(P1)
年級字:閉(P2) 門(P1) 讀(P1) 書(P1)
關起門來在家裏讀書。原意是獨自學習,而不與別人切磋。後也用以形容專心埋頭苦讀。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蓋須切磋相起明也。見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坐,謬誤差失者多矣。”
年級字:竹(P1) 難(P2) 書(P1)
罄:用盡;竹:竹簡,用以寫字;書:寫。用盡竹子也難寫完。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後泛指事實多,寫不完。
《呂氏春秋·明理》:“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舊唐書·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年級字:書(P1) 香(P1) 門(P1) 戶(P1)
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個所謂書香門戶子弟。”
年級字:書(P1) 空(P1)
《晉書·殷浩傳》載殷浩雖被黜放,口無怨言,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年級字:焚(P5) 書(P1) 坑(P3) 儒(P6)
焚:燒;坑:把人活埋;儒:指書生。焚燬典籍,坑殺書生。
漢·孔安國《〈尚書〉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年級字:刺(P3) 股(P3) 讀(P1) 書(P1)
《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年級字:以(P1) 書(P1) 爲(P2) 御(P5)
按照書本上學來的知識去駕馭馬匹。比喻死守教條,難以成事。
《戰國策·趙策二》:“諺曰:‘以書爲御者,不盡於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達於事之變。’”
年級字:魚(P1) 箋(P0) 雁(P3) 書(P1)
明·史叔考《醉羅歌·題情》套曲:“淚痕一線羅裙繡裾,相思兩字魚箋雁書。”
年級字:牛(P1) 角(P2) 掛(P2) 書(P1)
《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年級字:仰(P4) 屋(P1) 著(P2) 書(P1)
-「著」字原本的寫法是「箸」, 戰國後出現「著」, 之後再有「着」。
- 國內和香港有用「著」和「着」,一般「着」字放在助詞之後。
- 台灣地區主要用「著」。
《梁書·南平元襄王偉傳》:「下官曆觀世人,多有不好歡樂,乃仰眠牀上,看屋樑而著書。千秋萬歲,誰傳此者。」
年級字:目(P1) 不(P1) 知(P1) 書(P1)
指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同“目不識書”。
年級字:書(P1) 儒(P6)
《漢書·地理志下》:“昭王曾孫政並六國,稱皇帝,負怙威,燔書阬儒,自任私智。”
年級字:伯(P2) 裘(P0) 書(P1) 院(P1)
詞性:名詞
専名術言伯裘中學香港中學直資學校。
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天水圍的一間男女子直資中學,佔地約7000平方米。學校於1954年創辦。
年級字:騎(P2) 牛(P1) 讀(P1) 漢(P4) 書(P1)
《新唐書·李密傳》:“(李密)聞包愷的緱山,往從之。以蒲韀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年級字:無(P2) 巧(P2) 不(P1) 成(P1) 書(P1)
年級字:讀(P1) 書(P1) 不(P1) 離(P2) 口(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讀書破萬卷勤學、好學。
年級字:家(P1) 書(P1) 抵(P3) 萬(P2) 金(P1)
年級字:攤(P4) 書(P1) 傲(P4) 百(P1) 城(P2)
北魏李謐博覽羣書,無意做官,將家產都花在收羅書籍上。經他細加審訂的書有四千卷之多。他有句名言:“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意即只要有萬卷書,又何必做管轄百城的官。事見《魏書·李謐傳》。
年級字:攤(P4) 書(P1) 擁(P3) 百(P1) 城(P2)
年級字:勝(P2) 讀(P1) 十(P1) 年(P1) 書(P1)
勝:超過。超過苦讀十年書的收穫。形容思想上收益極大。
《二程全書·遺書二十二上·伊川語錄》:“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話,勝讀十年書。’若一日有所得,何止勝讀十年書也。”
年級字:讀(P1) 書(P1) 破(P2) 萬(P2) 卷(P2)
詞性:形容詞
諺語勤學
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shū tóng wén chē tóng guǐ
年級字:書(P1) 同(P1) 文(P1) 車(P1) 同(P1) 軌(P5)
年級字:電(P2) 子(P1) 書(P1) 小(P1) 作(P2) 家(P1)
詞性:名詞
學習
自2013 年由香港衍盛數碼和雅典娜e學園開始舉辦的週年「電子書小作家」比賽。
年級字:盡(P3) 信(P1) 書(P1) 不(P1) 如(P2) 無(P2) 書(P1)
語出《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陸九淵《政之寬猛孰先論》:“鳴呼,盡信書不如無書。”
dú shū bǎi biàn qí yì zì xiàn
年級字:讀(P1) 書(P1) 百(P1) 遍(P2) ,(P1) 其(P2) 義(P3) 自(P1) 見(P1)
見:顯現。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會。指書要熟讀才能真正領會。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xué shū bù chéng xué jiàn bù chéng
年級字:學(P1) 書(P1) 不(P1) 成(P1) ,(P1) 學(P1) 劍(P4) 不(P1) 成(P1)
學習書法沒學好,學習劍術也沒學到手。指學習一無所成。
《史記·項羽本紀》:“項籍(羽)少,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wànbān jiē xiàpǐn, wéi yǒu dúshū gāo
年級字:萬(P2) 般(P2) 皆(P3) 下(P1) 品(P1) ,(P1) 唯(P4) 有(P1) 讀(P1) 書(P1) 高(P1)
詞性:形容詞
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