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字:猶(P5) 豫(P6) 不(P1) 決(P2)
《戰國策·趙策三》:“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周書·賀拔勝傳》:“今乃頓兵不進,猶豫不決。”
年級字:遲(P2) 徊(P5) 不(P1) 決(P2)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清廷預備立憲》:“爲朝廷計,與其遲徊不決以啓天下之疑,何如明示政綱以箝黨人之口。”
年級字:久(P1) 懸(P5) 不(P1) 決(P2)
年級字:遲(P2) 疑(P3) 不(P1) 決(P2)
《宋史·侯益傳》:“爾往至彼,如益來,即置勿問,苟遲疑不決,即以便宜從事。”
年級字:沉(P2) 吟(P5) 不(P1) 決(P2)
沉吟:深思吟味,引伸爲猶豫;決:決斷。形容人遇到難題時,自言自語地決定不下來。
年級字:躊(P0) 躇(P0) 不(P1) 決(P2)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四人爭論未定,紹躊躇不決。”
年級字:狐(P3) 疑(P3) 不(P1) 決(P2)
傳說狐狸多疑,所以稱多疑叫狐疑。形容心裏疑惑,一時決定不下來。
《後漢書·劉表傳》:“表狐疑不斷,乃遣嵩詣操,觀望虛實。”